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文化人”,人文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人学”作用.艺术英语作为一门新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魅力主要体现在通过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导人明确人的本质、教导人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教导人营造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就是说, "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努力开拓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力求做到"三个融合"——国内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相融合,高校大学生生源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与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相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努力改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育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写作是人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课程。应用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文章阐述了应用写作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通:解悟"人文知识";融会"人文精神";贯通"人文行为"。充分挖掘、发挥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优势,对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美萍 《考试周刊》2014,(26):168-169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人格完善、未来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传统"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不能"高质"。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三个角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利用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并且结合人文教育开展对学生的培养,探索推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75):19-20
当代"中小学"学生以《人文素质教育下的感恩情怀》指出:在校学习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面对人们重物质、轻精神导致一些学生不懂感恩弊端倾向中,呼吁人文素质的精神复苏,提倡人文素质教育得到重视,注重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呼吁学校增加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迫切内容。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去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存有感恩之心,使学生对感恩教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与整合,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部。以目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形而言,素质教育的重点,便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与贯彻。通过文献及案例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内容、目标及其载体创新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人文素质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达致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大功能目标,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了结构设计,概括列举了通识类载体、传播类载体和实践类载体等三类载体的具体创新形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理念设计及其依托"五全"育人、人文讲堂、竞技赛场、户外素质拓展基地、节庆习俗体系、精品社团活动等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开展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境界,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突破传统,能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核心目标,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更应当注重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一、德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人文教育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合理的教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专业的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如何更专业"做事",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教育学生如何更全面"做人".理工类大学生必须具有"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素质已成共识.文章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提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不遗余力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基础,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的关系,使正规教育和潜在教育相一致,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不当、人文课程开设甚少等问题。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缺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信仰、信任产生了危机的特点,学校必须从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培育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着手,使高职学生受到全面的做人教育,在"成人"的基础上真正"成才"。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在新时期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实践中存在着高职教育只重视专业教育、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肖小红 《广东教育》2009,(10):42-43
人文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促进中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除具备人文教育的普遍意义外,还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克服高职教育中的功利倾向,有利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缺失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应采取相应对策,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科学,同时注意营造出有良好人文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针对教育对象与教育现状,探究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味,以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打"精神底子"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对真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拥有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不应仅仅专注于教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人文教育内涵的高等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人文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同样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应当有独立的课程模块,同时又应当贯穿在学校所有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中。上海思博学院围绕促进学生职业人文素质发展的宗旨,积极推进"职业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坚守人本价值的一个试点,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