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即人学,与教育有天生的姻缘,因为文学本身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人和感化人,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处处离不开文学本身及其美学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穿越时空,始终唤起人们心灵的震憾,原因也正在于它包涵着丰厚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它以时代精神和历史意识来审视生活,使文学成为一种精神价值测定。  相似文献   

2.
3.
正一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真"(一)真诚地做人1正确认识自己正所谓,人类最难认识的是自己,因此,人类最难控制的也莫过于自己的行为。认识得好,可以准确的定位自己,让人有所为;然而,一旦认识出现偏差,也很容易将人引入歧途。一名大学生,要想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从修身做起,摆正自己的位置。诚然,给自己找个位置容易,然而这个位置是否适合自己却很难说。如果目标定的过高,不但劳碌终生,终将溃败收场。如果目标定的过低,随可获一时的成就感但实无大志远谋,必将庸俗一世。大学生涯,作为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追寻和打造具有“真、善、美”的课堂. 一、“真”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1.“真”思维,数学思考要真枪实弹 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应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要追寻真实的教学。真实的语文课应力求自然;真实的语文课应坚守语言;真实的语文课应重视诵读。只有追求真实的课堂,才能培养真实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字很"俗",但是却很重要,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学习要抓住一个"真"字。一、所授内容应当"真"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么,课堂中应教授给学生一些什么呢?应当从哪些方面中体现出所授内容的"真"呢?不管课堂怎么变,  相似文献   

7.
8.
王大伟 《山东教育》2005,(28):34-34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意义是在读者与之对话中生成的。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促发生成与建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如何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努力促成“对话灵光”的创生呢?  相似文献   

9.
戴加成老师将美感作为"第七感",指出寻找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第七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理性地剖析了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寻找"第七感"的诸如"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美化教学运作中的行为"和"营造教学流程中的审美场"等运作要点。本文借助对戴加成老师新作的剖析与梳理,把握戴加成老师职业思考的逻辑脉络,即物理课堂教学应基于"真""善""美"而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0.
用真善美的原则,指导学生作文,教育引导学生真实表现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美好,丰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是混成于天地之先的“自在存在”,它影影绰绰,似不能被完全认识,却在天地万物中又无处不在。而“道”最根本的德性便是“不争”,这种不争之德是引导万物向善的根本;“上善”应该是“不争”的,“不争”方能自然而然、长生久视,这是一种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美。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综合考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事情,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表达形式,给人的感觉不同。好的文章读后给人以神清气爽,流连忘返的感觉,可以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反之,文章读后读者索然无味,会浪费感情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能力,从文章的内容、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着手,以素质教育为基准点,将“真”、“善”、“美”贯穿其中,诱导学生,创作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ICT教育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性是其基本属性。但除此之外,作为教育的子集,ICT教育应当还与道德性和艺术性相关,才能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这三种特征亦决定了人们对ICT教育中各种活动的把握方式。本文将从科学性、道德性和艺术性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其在ICT教育中的实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过程,是科学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际交流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真)的同时,还要追求人文性(善)和艺术性(美)的统一。使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成为进一步学习科学,追求人生境界“真、善、美”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15.
16.
杨蕾 《教书育人》2008,(2):100-102
哲学是求索真、善、美的学问,哲学教学也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公共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促进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要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力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次之。道家理解理解的“真”倾向于事物本然的存在状态,与主观想象之“真”似乎无关。道家理解理解的“善”和“美”则是从一系列相对立的范畴中引出。道家审美观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真、善、美乃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教育之目的在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传授真、善、美,培养真、善、美,以使全人类处处洋溢着真、善、美。而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因其特殊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长期教学,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道家审美观将“真”置于第一位,“美”和“善”次之。道家理解理解的“真”倾向于事物本然的存在状态,与主观想象之“真”似乎无关。道家理解理解的“善”和“美”则是从一系列相对立的范畴中引出。道家审美观中真、善、美三个审美范畴的内涵建立在“无”这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寻真·持善·求美——谈谈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真、善、美的关系 ,众说纷纭。历史地看 ,人类具有知、情、意 (志 )三种心灵能力 ,因而滋生真、美、善三大价值 ,通过对世界的掌握而形成科学、艺术、宗教三大文化领域。切入现实 ,无论是在个体人格结构还是在整个文化世界中 ,审美活动和艺术文化都发挥着中介的功能 ,连接起必然领域与自由领域。特别是当我们着眼于理想追求 ,便不难发现真与善在美中达到水乳交融。寻真、持善、求美是造就完满人格不可或缺的三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