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改革为美术课程与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将这些新鲜的理念落实到活生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需要改变原有的"讲授-接受"的教学观念,还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美术知识,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会将美术的精神真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才是"教师"这一职责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美术区别于数学、语文等科目,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学科。美术课程的互动教学是  相似文献   

2.
王海文 《甘肃教育》2014,(10):37-37
正一、知识美要想对学生实施美育,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献身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精通本学科的业务知识外,还应该有精湛的美学知识。语文教师必须能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必须具备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学生正处在爱美,追求美的最佳年龄,对事物的欲知感极强,但在观察事物,了解人生时,常缺乏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多层次多角度地感知对象的能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独特的视角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启发,使学生能够发现周围事物中蕴含的独特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果没有独特的视角去向大自然学习,怎会有深刻的体悟呢?美术教育应该力求给学生以一双敏锐而又独特的眼睛,用它去发现美,用它去创造美、表现美,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感染下,使情感理性化,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对其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现结合我的教学体验对语文学科中的美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是将美学理论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吸收、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通过审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营造审美的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最终丰富个人学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分析语文课中的美,造就一批批能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生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念念不忘这一重任。讲课文,带领学生去发现课文中人物形象、人的情感、思想、意志之美;在课外学习中引领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力求使一代更完美的新人在校园里,在语文教师心血的浇灌下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秉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观察和理解的智慧,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音韵美,认识人性美、自然美;引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用美的情感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在写作中掌握创造美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呢?一、创设意境,感知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一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要合一。"在我们现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新鲜的空气注入课堂中去。我们应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注重孩子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讲讲,应该给孩子们更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更善于去思考,更善于用自己的双手去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善于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更善于用嘴巴去进行对话。小学语文就需要以这种解放的思想来引导教学,来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思维。笔者也试图用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我的语文教学中去,去解放孩子们的思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美育的角度去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美、人物美和环境美,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象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  相似文献   

12.
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这些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也可以搜集图表、图片,直观生动的展示枯燥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单单能使学生获得愉悦感,还能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创造美。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判断的一个标准。但是,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长此以往偏重于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培养和技巧训练,对口头强调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是一种形式,致使学生对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情感没有新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齐达刚 《快乐阅读》2011,(19):42-43
生活中的美,得去发现、去挖掘、去感受。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借助教学,用"心"施教,拨开挡在学生眼前的"迷雾",关注学生的发展,开创出使学生能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路子来。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是语  相似文献   

15.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真谛是传递生活的美,语文教学更应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语文教师就要用"心"去传递诗歌的美,用自身的魅力去呵护诗歌的美,用诵读去点燃诗歌的美,用信息技术去激发诗歌的美。试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探索教师该如何"以美释美"。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学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用美的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的心灵鸡汤。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王辉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11):47-48
一、训练原则 1、写作教学要重视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懂得语文还能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正>美感是人们从美的事物反映中而得到的美的快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把形式美描绘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内容美输入到学生的心泉,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和神韵灵性。笔者根据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