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诗词创作有很高的审美特征,其诗词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作品处处写巴蜀的自然美景和巴蜀的人和事,在尽情讴歌时,更多的是书写对巴蜀的眷恋,饱含了张大千对巴蜀的强烈的情感,探究其作品流露的巴蜀情怀意识的深层次原因,无疑可以窥见张大千动荡漂泊的一生,为其对故乡的执著的情意深深感动,推动其诗词中的巴蜀情怀的理解,提升对张大千个人及诗词中的巴蜀情感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晏殊的诗词中,多次出现鱼书欲寄却水远山长的情节,这些矛盾情节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社会状况,以及晏殊感伤的内心世界所引起的。而音书难寄的情节,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现在了中国众多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诚实的晏殊     
《红领巾》2012,(9)
古代有个大作家叫晏殊,他向来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几百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竟然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皇帝禀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皇帝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重重奖赏了他。  相似文献   

4.
诚实的晏殊     
晏殊(yan shu)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十三四岁时,就以博学多才出名,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晏殊来到京城,正  相似文献   

5.
晏殊的诚信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是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述国内跨文化语用学领域关于言语行为的部分研究,说明我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言语行为实施和言语行为理解两方面的语用系统是不同的。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四个主要原因:推理能力欠缺、语用负迁移、泛化、教材中语用指导不足,并从语言能力、课堂教学和语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语用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杜甫是宋人共同塑造的两位诗学典范,二者看似地位相当,实则存有不小的差异,无论在人品还是诗品上,宋人认为陶渊明都要胜于杜甫一筹。这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陶超然淡然的人格境界更契合宋人理想的人格品性和精神境界;二、陶渊明的平淡诗风更接近宋人的诗学理想;三、陶高于杜还出于宋人另辟蹊径、自名一家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词人,晏殊的祝寿词却不为人所重视,前人大都持否定的态度。考察他的28首祝寿词,在祝寿的对象,寿词的内容和主题,艺术表现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开创。词人以他特有的敏锐感觉,把不外乎歌功颂德、祈福长寿的祝寿词,加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才华出众,结果自视过高、恃才傲物反而一生困顿的人比比皆是。有时候就在想,和这些“苦大愁深”的人相比,有没有人一生受到命运的眷顾能够划出圆满的生命轨迹呢?后来终于找到一位,北宋词人晏殊。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35-37
在养殖珊瑚的过程中发现,两个生态缸中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差异,进而设计实验,探究珊瑚生长差异的原因,为珊瑚养殖提供建议,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毕生革命征程中,他以极大的豪情和壮志,创作出一篇篇举世闻名的优美诗词,为后人展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2.
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都是一件雅事。古诗词对儿小学生的熏陶,一直都被语文教师们所重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不单单是教学古诗词的全部,学习古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唤起小学生对古诗情趣的热爱,让学生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之美,让古诗词熏陶学生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正高考中诗词鉴赏主要考查鉴赏诗词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其中形象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在这里主要谈谈对诗词形象进行鉴赏的方法。一、诗词形象的含义及分类诗词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14.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把握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文学中的奇葩.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古典诗词教学,而且要积极探索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一、导入激趣法.二、诵读学习法.三、意境再现法.四、情感体验法.五、意境描绘法.六、类比迁移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中,诗歌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载体和沃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实践化,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呢?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姜永宾 《学周刊C版》2010,(5):194-194
晏殊是我国词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太平宰相”的身份也许是文学创作的不幸.然晏殊却能凭借个人的才华,于富贵中开创一片新天地.这正是他得以成功之处。学者们历来对晏殊词的评价离不开“富贵”二字.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意境为切入点.来探讨晏殊词中的理性意识和行为,以及蕴藉隐忍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晏殊的女性词对花间词的继承与发展。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笔触投向了下层妇女,二是有其独特的美学风范。  相似文献   

19.
一、忽略标题诗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诗歌标题就直接或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内在情感的把握。因此忽视标题,一带而过,这是诗歌阅读理解的忌讳。有些诗根据标题就能推断诗人所要抒写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中国早期封建地主是从奴隶主阶级中分化而来,那末,西欧则是从日耳曼民族贵族演变而来。来源的差异,使中西地主阶级存在着维系机制、政治经验、文化素养等先天性差异。这些差异,使中西建立的封建经济结构也很不同。这种不同又造成中西地主在富与贫、贵与贱、爵与职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后天形成的阶级地位的差异,表现在阶级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中国地主阶级是自然更新和社会更新的有机结合,西欧则是以自然更新为主。中西相较,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能更多地从被统治阶级中吸收杰出人才,其统治便更加巩固,更加险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西欧却成为资本主义故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