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另类阅读     
为学生大声读书吧!这是个老的、相当简单的、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不需要任何培训,只要语文老师拿起书走进课堂,每天找上一二十分钟就行了,每天坚持着,一年完全可以读20多本书,小学六年100本书不成问题。如果初中、高中的语文老师也能这样,12年时间,学生仅仅靠听就能“读”到200多本书。  相似文献   

2.
我这人有一个小优点,如果读到一本很喜欢的书,就喜欢呱呱呱四处对人说。虽然不可能说到普天下人家喻户晓,但是我周围的人很难有人可以听不见。我在我所在的大学课堂上只要说哪一本书,我所在的大学附近的两家书店,如果有这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就非卖完不可。我到书店去,认识我的老板说,啊,梅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子就卖完了。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在课堂上呱呱  相似文献   

3.
不宁唯是     
过去我是瞎的,如兮我看得见。一我想和你谈一谈。谈一谈我们的曾经,现在,未来。遇见叶念,是在高二那个暑假的尾巴上,当地最大的图书馆里,—整排心理学方面的书前。我们之间,只有一本书与一本书的间隙,只有一本书与一本书的距离。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我。而我却因为他的存在而走向了另一个书架。也许是不喜欢与别人接触的原因。在人多的地方我总是避之不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在读一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行,这本书的页数是无限的……”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但我很喜欢,它提醒我们未来是由自己创造的。我们可以把神秘、不可知的未来塑成我们想象中的任何模样,犹如雕刻家将未成形的石头刻成雕像。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农夫。撒下良种将有丰收,播下劣  相似文献   

5.
<正>也许你无法想象,十四岁之前,也就是我的整个童年,没有读过一本书——当然,除了课本。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段比我写作史还更漫长的时间,我不读书,在干吗呢?一个没有任何"幼功"的人,在他十六岁的年纪,忽然摊开纸和笔,决定要写作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更是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6.
祝你健康     
怎样睡才科学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睡觉时身体应朝向右边,双膝微弯。可不久前我又听到广播中说人睡觉时应仰卧,这样可以使五官受力均匀,变得五官端正。这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侧睡会使五官不端正,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样的睡姿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一切刚开始     
“我们正在读一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行,这本书的页数是无限的……”我不知道是谁写的,可我很喜欢这句话,它提醒我们未来是由自己创造的。我们可以把神秘、不可知的未来塑造成我们想象中的任何模样,犹如雕刻家将未成形的石头刻成雕像。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农夫。撒下良种将有丰收。播下劣种或生满野草便将毁去收成。没有耕耘则会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8.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觉得退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从这些作家的读书心得里,现在的我终于了解了曾经的自己. 麦家:小说让稚嫩的我变得少年老成 我一度把读书当作受刑,千方百计想逃避.我逃避的方式之一是读小说,在课堂上偷偷地读.看小说的人很少,一是可读的小说很少,二是谁也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上面:这是不务正业,是浪费青春,是拿前途开玩笑,是承认失败.失败已经是一种痛苦,承认失败,则是一种痛中之痛、苦中之苦.  相似文献   

9.
上初中时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十三四岁,脸上刚开始长青春痘,常因为无止境的战“痘”经历变得心情沮丧。不过,放学后去邮电局的书亭看课外书,会让我的心情舒畅安静起来。书亭的工作人员是我母亲的同学,对我很好。我可以在那里坐上很长时间,即便一本书不买,她也从不说什么。我就是在书亭读了三毛的那本《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看着看着很晚了,她提醒我说,你不用上自习课了吗?抬头望窗外,繁星满天,流萤飞舞,初春的空气里飘着槐花的香味,我捧着那本书,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是我第一次迷恋上一本书,第一次迷恋上一个作家。后来…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观摩了一堂英语课,课堂中学生以六人为一组围坐在一起,我想这应该是一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课。课堂中教师频繁地给出一些问题让小组同学自己探索,学生们讨论得也挺热烈。可走近一听,有些组在聊天,有些组索性各归各,组中也没有一个组织者,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一直在准备下一个环节,也不参与到任何一个组中,一看过了三四分钟便匆匆收场,有时看大家无讨论结果,就马上  相似文献   

11.
王秋声 《快乐阅读》2013,(14):74-75
在阅读《偷书贼》之前,我对澳大利亚文学是完全陌生的,更不知道还有一个叫马克斯·苏萨克的人在静静地书写;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眼前仿佛顿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位崭露头角的大师构筑成的文字长河。泱泱不息,势不可当,每一道涟漪,都拥有着夺人心魄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五年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说它是最年轻的世界名著,一点也不为过。当初读完它,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因为实在不舍得一下子把那么美的文字尽收眼底。这样的好书真的不多,我必须放慢速度,充分领略它的每一个字。  相似文献   

12.
李菲 《辽宁教育》2022,(4):92-93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老师,但一路走来,我这个“笨”老师也下过一番“笨”功夫,这“笨”功夫也算是我做教育的一种姿态吧。“笨笨”地做,注意教育小细节为了让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丰富的知识,我会查阅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然后记在课本上,用在课堂上;为了向学生推荐名著、整理知识点,我会将不同版本的图书都找来,一一阅读与比较;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我几乎不找家长,而是花时间逐个找学生谈话解决;谈话中,我会慎重思考,小心道来,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每期的“优秀生”都由我亲自设计颁奖词,颁奖词或长文或短诗,形式不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曾几何时,读书当官貌似天经地义。这个时代,读书虽然不再指向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依然是指向成功的一条道路——高考。然而,对我来说,只是痴于此道。读书,或者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可以让我跨越时空,置身另一个空间,甚至另一个时间流速当中——一部《史记》可以让一个现代人梦回西汉;一本《达·芬奇密码》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朋友送给我一本《小学生修改作文指导》(宁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封面上部杏黄色的衬底,嵌着白色的醒目书名,书名下偏右方是一个披长发女孩侧面头像,女孩的目光对着三个似树叶的箭头。清新简洁的构图,启发人丰富的想象,令人赏心悦目。一本书的封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它可以为书增辉,也可以使一本书减色,樊鸿宾同志设计的这个封面属于前者。 看书名,我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外两个方面:为什么要教学生修改作文,即编写此书的目的意义;怎样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即方法步骤。后者当是重点所在。仔细看完内容目录,果然不出所料。我于是有些担心:内页正文会不会是些干巴巴的说教?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此书,事实证明我的担心  相似文献   

15.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像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  相似文献   

16.
宝宝5岁了,很爱自己的幼儿园,总是说“我的幼儿园”,但是有一天他却突然说不想去了。原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午饭后看书,宝宝拿了一本书想看;但那本书恰是另一个小朋友捐给幼儿园的,他不愿意让宝宝看,于是两个人争夺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似乎也站在了那个小朋友的一边,让宝宝感到孤立无援,书也被抢走了。  相似文献   

17.
生日快乐     
秋天总让人感到疲倦。我依然每天以同一种姿态,迈着同一种步伐, 在同一个校园里独自穿行。我用很多的时间发呆或者睡觉。一大早起来,用惺忪的眼模糊地打量着相似的楼房和树木。有的时候脑子空空的,或者冒出一些怪想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喜欢一个人走路,从一端到另一端,自由而寂寞。我可以为了吃某样东西而跑好远的路,或者为了买一本书跑许多书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一代有一代之学,一代也有一代之学 人”(敏泽),而本书作者无疑是历经世纪沧桑的最著名的“福州学人”之一。关于季先生介绍文字可误用多矣,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任何著述也不可能比本书更真实地展现一个年届九旬的世纪学子的人生轨迹、学术道路和精神世界。这得益于作者“决不夸大,也不矫情作谦虚状”的朴实写作态度和学术风格。观书如观人。(莫虎) 不管我一生遭遇过多少坎坷,但是,总起来看,我的机遇是出乎意料地好。换一句通俗的活就是,我的运气好。如果我不从家乡到济南,我一生恐怕就只能是一个文盲的贫农。在清华大学毕业以后…  相似文献   

19.
《青铜葵花》是我最爱看的一本书。只要一有时间,我便会捧起这本书读。那么,这本书好看在哪儿呢?这本书,有两点与众不同:第一点,《青铜葵花》描写的故事是苦的,是悲的。故事中的这个家庭不但穷,而且也遇到很多坎坷。第二点,也就是在前面述说过的艰苦情况下,这个家庭却互爱互助,没有一个人诉苦说累,这样又带给人一种感动、敬佩,使人感受到“苦难的美”。这两个新颖的特点,让这本书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正加斯东·巴什拉的《火的精神分析》是一本奇怪的书。它深刻而生活化,我非常喜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比较注意词语的搭配,这本书证明了词语与词语组合时的无尽可能性。写文章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在巴什拉看来则不是这样。他可以将任何词语与任何词语组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他善于发现词语搭配时所隐藏的精神的秘密以及世界的内在奇迹。在巴什拉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思维无尽的灵活性构成了他写作的容易性及深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