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家庭的财政情况往往可以决定它的兴衰,因而,家庭中管理财政的人的治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红楼梦》和《京华烟云》分别塑造了一名出色的女性治家能手。同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薛宝钗和姚木兰为了家庭的命运,可谓是各展其才。本文笔者就她们的治家方式来探讨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途径、措施很多,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更应该被给予关注。只有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我们才能将课堂变成学生放飞思维、流溢情感、满怀人文的乐园,那时,我们将共同收获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马敏 《文教资料》2009,(32):61-62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动力源,教师素养的提升是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片段体现了曹雪芹可贵的近代意识和进步教育观。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待香菱学诗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明确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意素养、扎实的知识素养和创新的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艺术人。艺术人是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人,即具有审美素养和美好情操的人,这是实施艺术教育的真正目标和根本归宿。课堂教学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艺术教师深思的。正确处理好课堂艺术教育中技与理、点与面、异与同等几对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娇 《文教资料》2013,(16):3-4
林黛玉和薛宝钗虽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但都是曹雪芹歌颂的人物,两个人的品质都为作者欣赏,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二人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可爱、可悲的美丽女子。容貌美丽,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博古通今,见解独到;同情弱小,乐于助人;追求淡极之艳的美,举止娴雅。她有高过男人的行止见识,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才能。薛宝钗身上品质、才能和精神气质,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具体化,代表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理想。薛宝钗最终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集中表现在她的婚姻问题上。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主要在她自己,她参与了对自已美的毁灭,她是自觉地而又不知不觉地毁灭了自已。  相似文献   

7.
薛宝钗是一个很有美德修养的少女,是那个时代有德有才的青年。曹雪芹和高鹗对薛宝钗都是赞美和同情的多,指责的少,是把她当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当作那个时代品质优秀的青年,当作世界东方女性美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封建社会不能让这样的女性得到幸福,薛宝钗成了悲剧人物。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把东方女性美毁灭给人们看,所以产生了经久不息的艺术震撼力。我们过去评价薛宝钗时,一味地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把一个人具有的传统美德修养,把几千年来我国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划归于封建礼教,这是极端错误的,要认真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对待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相信学生,学会与学生的交往的艺术,润物细无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释“宝钗”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名字的深意 ,前人作过一些探讨 ,或以为“钗”字应是“拆”的谐音 ,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为有意拆散宝、黛二人的奸邪小人 ,或以为“宝钗”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的名称 ,作者以此暗示宝钗与黛玉一样 ,都是品性高洁、超脱世俗之人。笔者不同意前人的这两种解释 ,从文本出发 ,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 ,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薛宝钗”三字的含义是 :“薛”可以谐音为“雪”。“雪”者 ,冷也 ,是指薛宝钗以礼抑情 ,以德抑才 ,压抑冷却自己内心热烈的追求 ,努力变成一个端庄、贞静的“淑女”形象 ;“宝”者 ,“宝贝”也 ,指出宝钗对于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钗”就是“金钗” ,作者这里是以“金钗”比喻宝钗的悲剧处境。薛宝钗就像一支金钗一样 ,被精心制作 ,以供利用。三个字合起来 ,概括了薛宝钗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10.
郭浩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1):114-119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1.
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爱好、价值观等。因此,本文试图以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晴雯为例从服饰角度解读红楼女儿的观念、性格与才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艺术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生源构成更为复杂。艺术专业学生比较有个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不高,这些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不断克服问题,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悲金     
我不喜欢《红楼梦》;我喜欢薛宝钗。我没看过《红楼梦》;我熟悉薛宝钗。我对薛宝钗的了解,只来源于几个描写她的片段以及老师的介绍。不过我觉得这样可以公正些。看过《红》的人,不说林黛玉的尖酸,却只骂薛宝钗的虚伪。他们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把太多主观感情投资在林黛玉身上,而薛宝钗是与林黛玉唱反调的,当然不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14.
从十个方面对山区基础教育教师素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山区基础教育教师素养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且在选择教师首要素养上都比较倾向于教师对待教学、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但在选择素养类型上又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全面研究,明确哪些角色行为和素养既是职业规范所要求的,又是学生所期待的;二是对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注意教学能力、教育态度和专业知识,还应强调其能具有宽容、信任学生,有爱心等必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22):145-146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尤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二者应该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出更多基层第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养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存少辉 《现代语文》2007,(11):38-40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有所弃,在优劣问题上首鼠两端。  相似文献   

17.
杨萍 《八小时以外》2014,(4):98-101
1〈br〉 从事艺术且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大抵分三种路子:一是天赋异秉,老天赏这碗饭;二是出身世家,祖辈上就与艺术结缘;还有一种人,他们是完全遵循自己心底的召唤,以近似理想主义的赤子情怀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无怨无悔,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红楼梦》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们公认薛宝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主流文化确实为她增添了丰厚意蕴和迷人风采。就薛宝钗个性而言,道义感和责任意识、宽仁忠恕、自信自强、乐观通达等人格内涵准确传达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种种要义,可以说薛宝钗形象正是君子人格难得的标本,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和思考可以成为透视这一艺术典型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9.
徐学根 《广西教育》2012,(18):29-30,39
“文明素养”通常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文明”侧重于对人的语言、行为的衡量,外显的成分多一些。“素养”包含的则是人的精神品格、自身修养,反映的是人的思想境界。具体来讲指人与人之间有爱心,对待大自然与各类社会现象有理性,对待身边的事物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文明素养”既是“高素养”的前提,也是“高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王熙凤其人,红学界的总体看法并无二致。一般都以为她既心狠手辣,又有突出才能。不象对薛宝钗的评价,存在较大的分歧。然而,对于描述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甚者,不解释也还明白,越解释越离奇玄虚、越糊涂不清。好象是曹雪芹有意设下的一口陷阱,下决心坑害读者,使其永远也猜不透他创作的真实意图似的。那些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