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尝试以一图多用的方式整合教材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听课效率。一、一图多用:多角度了解学生《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让学生"在社会中成长",以学生成长所需要关心的问题为核心展开。一图多用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多角度了解学生。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欠佳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两个案例的启示案例一: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在一次诺贝尔颁奖大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  相似文献   

3.
李道群  孟敬 《家教世界》2012,(20):165-166
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学生时代因学习成绩不佳,被同学和老师讥笑为"科学蠢材"。就是这样一位当年的"科学蠢材",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阐述了"科学蠢材"获诺贝尔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8日,8位来自美国5家常春藤大学的世界知名教授学者,包括199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威绍斯教授,与83名从全国20个省份筛选出来的高中精英学生,在汕头大学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学交流活动——"与大师同行",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科书第108页新选编了《最后的辉煌》一文,文中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是这样表述的:1896年11月10日,诺贝尔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0页的“参考资料”中却这样写道: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金。这两处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存在着差异,对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证实了诺贝尔逝世的确切时间应该是1896年12月10日。可见,教科书中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表述有误,应当予以纠正,以免给学生带来知识性的错误。诺贝尔究竟卒于何时@杨丽霞$安徽…  相似文献   

6.
《免疫与计划免疫》属于《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之十"健康的生活"中的二级主题"传染病和免疫",是第五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和免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增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章春玮 《教师》2022,(5):36-38
当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年龄与发展规律、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即遵循"适切性"原则展开教学.基于此,文章第一部分对"适切性"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应当把握的要点展开简单说明;第二部分强调了基于适切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现实价值,包括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内涵、强化学生的逻...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  相似文献   

11.
杨欣欣 《考试周刊》2007,(30):132-134
2002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展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  相似文献   

14.
<正>瑞典杰出的化学家诺贝尔为人非常谦逊,一生不愿宣扬自己。一次,一个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被他礼貌地谢绝了。诺贝尔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其中。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  相似文献   

15.
正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感受门罗,请上网搜集有关门罗的信息,了解诺贝尔,了解诺贝尔奖金,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了解门罗和她的小说。学生还只有十一二岁,有的还拖着鼻涕,有的还会因为丢了橡皮而哭泣。课时很紧,我也只打算花一个课时,跟他们谈论门罗。我不知道孩子们会分享哪些感觉,他们对门罗,对文学,对诺贝尔又都感受到哪一步,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我的识见有限,他们所知更少。我引导他们分享自己搜集来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在本单元中位于"图形的运动"与"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数学实验室"、"练一练"等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数学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  相似文献   

17.
陈兆麟 《云南教育》2005,(16):44-44
《最后的辉煌》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概括介绍诺贝尔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并拥有巨额资产,随后详细叙述了他晚年的辉煌业绩。阅读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诺贝尔》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以朴实而感人的语言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毫不气馁、追求理想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层层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内容重组,凸显人物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逐段教学,那么既费时又费力,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对文章内容进行重组,抓住诺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记录了"展开与折叠"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正方体的展开"为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了三个活动,从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到三棱柱和三棱锥的展开、以及正方体的展开,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层层递进,让学生自然生成立体图形展开的研究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升数学素养.一、背景介绍本节课是"展开与折叠"的第一节课,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不同方式下的表面展开图.本节的知识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辉煌》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概括介绍诺贝尔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并拥有巨额资产,随后详细叙述了他晚年的辉煌业绩。阅读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教学略读课文,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