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网络专题资源的新型组织形式--"活动链"式网络资源的开发."活动链"式网络资源是以提高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线索,将相关的专题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探究支架进行有机整合的资源组织形式.文章首先探讨了该类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该网络资源的开发流程,最后具体介绍了一个相关案例的开发和使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写作知识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写作课程的核心因素。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知识",审视几种美国的写作教材内容,从任务设计方面,能够发现其在教学中列出的写作知识,清晰精准,讲求呈现方式,突出过程指导,体现专业性、可接受性等。写作知识成为指导学生写作学习的支架,支撑起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写作知识教学"的提出为深化习作教学改革,增添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然而习作知识本体内容与特性还处在初步认识与初级阶段的探索中,当下迫切需要提供习作知识生成的土壤与本质特征的相关知识,比如: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互生性,习作知识依附于文本而生存,习作知识扎根于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支架是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支架,即给学生搭一个或数个"梯子",让学生拾级而上,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在设置支架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支架要基于学情。支架设置的起点是学生现有的表达能力,目标是新的写作任务所需要的表达能力。起点与目标之间的"落差"需要教师设置恰  相似文献   

5.
刘刚 《甘肃教育》2023,(21):102-10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写作,许多学生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过去,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灌输写作知识、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广大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以支架理论为引领,优化写作教学,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亲身体验、感受,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文章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为载体,首先解读了支架理论,然后分析了支架理论的运用价值、路径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STEM整合这一教育改革思路被介绍到我国后引发了争论。研究表明,科—数整合教育无需"引进",科—技整合教育有将科学教育带上培养"能工巧匠"歧途的风险,科—工整合才是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的STEM整合类型。对1993年以来国外文献中30个科—工整合教育案例所做编码分析显示,其整合思路可归为应用延伸、工程框架、设计即探究三种。我国已有科—工整合尝试多借鉴工程框架思路,与国外同类案例相比,能达成"熟悉工程设计思路"的目标,但冷落了建构解释的探究目标。因此,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借鉴科—工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工作上:以已有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发整合与不同学科内容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帮助教师把握整合教育目的,注重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特定科学内容开发设计即探究型整合课程。  相似文献   

7.
博客和知识管理是两种新生事物,本文首先阐述了博客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中的研究,然后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中的研究,最后阐述如何整合博客与知识管理以及整合在教育界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探讨作文教学绕不开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属于课程内容问题,怎么教属于教学方法问题。要素作文教学实验重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断总结适合于学生运用的写作知识、方法,精选出小学作文最常用的五类写作知识,二十多种作文方法,以及五种写作技能,并形成序列,然后融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解决了作文教学"教什么"这一最核心的问题,破解了困扰我国语文教育界多年来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角度研究该模式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写作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而且严重滞后,写作教学到底要教哪些知识,并促进其转换比较模糊。长期以来主要凭执教者个人经验去判断和选择,难免造成写作知识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为此,要落实写作知识教学嬗变,养育学生写作经验:写作知识的明确与提取,写作知识向写作技能转换,写作技能向写作经验养育。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教师提供知识背景、实验器材、研究方向,为学生构建"探究" "合作"平台,通过分组研究,合作交流,归纳整合等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实验"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的低耗高效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创新整合模式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重构的"化学与服药的学问"话题单元,以抗酸胃药和补铁剂为载体,整合相关知识并设计一定的实验探究任务,从全新的视角重现了相关知识点,既让学生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又贴近现实生活和情感,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层次.基于整合模式的复习课设计关键在于有效整合,其目标指向知识系统化、过程方法化、能力增长化,关注学生的知识遗忘点、易错点、混淆点和能力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王梦霞 《江苏教育》2022,(11):36-39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专题渗透了写作知识的相关内容。写作知识的教学,应改变罗列繁杂知识、灌输静态知识、脱离情境讲授知识的做法,需要根据学生需求精选核心知识,挖掘教材内容开发知识,创设任务情境运用知识,通过写作知识的简化、转化、内化,促成知识和技能运用的自动化,实现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4.
“自主尝试写作——对比阅读合作探究——再尝试写作”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种可行的办法,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尝试写作,自我发现问题,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自己主动吸取相关的写作知识,再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再一次的写作尝试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9,(3):25-31
目前,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关于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知识迁移的阻隔;接着,文章详细梳理了知识迁移的内在逻辑:学习者必须在联结大脑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学习、激活记忆中的知识、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提取与应用知识,最终才能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然后,文章阐释了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以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指向关系为依据,深刻剖析了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可以推动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进一步融合,并为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是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情境中的整合、内化与升华。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合理内核包括:对化学主题的认知、对学生学习风格与准备的认知、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认知等。以常态课"晶体的常识"为例分析新手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特质及存在的缺漏。通过搭建支架式"行动教育"平台、从"学习化学教学"到"研究化学教学"的转变、校本教研等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从"教育教学理论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再到"理论性实践"的升华,进而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和探究实践,认识羧基官能团的性质; (2)技能目标:培养自选参照试剂的定性验证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培养基于定量实验的方案设计与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研究(探究)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相关过程; (4)拓展目标:培养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主阵地的强化既需要教学范式和教学技术等"外强化"手段的支持,也需要美育之"内强化"手段的协同.美育"内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审美的熏染陶冶机制使学生获得启发感悟,立美的"解放""互喻"机制使学生能力逐步彰显,创美的"自我实现"机制使学生潜能得到激发.在实践层面,可以通过"标准研究"与现有条件的结合搭建目标支架,通过教学艺术和多元知识的整合搭建内容支架,通过示范引领和模范激励的耦合搭建方法支架,通过环节设计和项目设计的融合搭建平台支架,通过制度设计和美育环境的组合搭建文化支架.  相似文献   

19.
培养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用已有的知识探究解决新问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在解决探究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适时运用.例1某实验小组探究"拉力的大小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过程如下:他们首先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将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A4):137-138
历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都比较杂乱,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所学知识点用心整理和归纳,就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这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文中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时政热点以及历史知识的整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将初中历史课堂与时政热点整合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几点有效将历史课堂教学与时政热点整合的策略,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