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无小事     
有些学生是被教师娇宠坏的。可能是我的要求高了。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家长议论我"小题大做",也有教师或干部认为"有些事不能太认真,毕竟是中学生嘛"。--什么事呢?作弊,撕图书馆的杂志,殴打同学。教育上没有小事。我从不认为那些是小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那些行为是小事。有一次,处理一个作弊的高二学生。问他:"你是几岁知道不准作弊的?"回答说:"7岁,上小  相似文献   

3.
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根除 ,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里主要从学生作弊心理、产生作弊的主要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从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念 ,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和指导学生以诚信做人、处世三个方面提出了杜绝考试作弊问题的对策。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园里牢固树立起诚信的旗帜 ,让“考试作弊”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我家儿子上初二那年,有一次教导主任在学校的家长会上跟全校同学耳提面命:绝对不能作弊,作弊是说谎的行为。儿子当场举手说:"主任,你知道为什么学生要作弊吗?"主任迅速地回答:"因为你们想要拿高分啊!"儿子继续说:"那为什么学生想要拿高分?"主任一时语塞,儿子继续说:"因为家长跟老师都希望孩子拿高分,有些人做不到,只好作弊!"拿儿子的逻辑来推,可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6.
高校处罚考试作弊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 制作弊现象;(二)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三)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前两方面表现为"足度",后一方面表现为"不过度".这一原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处罚考试作弊时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对作弊的惩处应能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二)对作弊的惩处应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三)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前两方面表现为“足度”,后一方面表现为“不过度”。这一原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考场对话     
有一次考试,监考老师在学生桌下发现纸条。老师:这是你的吗?学生:不是老师:不是?不要狡辩,是不是你的?学生:真的不是。老师:你老实说,我不算你作弊。学生:那……我的在这里。考场对话@谭宝琦!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梧村小学六〈2〉班  相似文献   

9.
屈原:学生为什么爱作弊?吾将上下而批判!李白:分数直下三千尺,疑是作弊落九天。秦观:一心若是在平时,又岂在考试作弊?李清照:答案无计可抄,才下笔头,又上心头。岳飞:努力要趁早,考试难道只想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吴承恩:作弊是为了吃唐僧肉,没想到孙悟空居然有金光火眼。曹雪芹:学生满纸荒唐言,一把作弊辛酸泪。徐志摩:轻轻地,我被开除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老师轻轻地眨眨眼,不放过任何一个作弊人。名人戏说考试作弊@伍振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弊在高等院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作弊手段高明、方式繁多,学生作弊数量及作弊率呈现递增趋势。社会不良风气、学校管理制度僵化及学生自身消极怠慢是高等院校作弊风气持续升温的主要原因,学校应及时发掘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切实加强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树校风"为主线,逐步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受到处分影响学位授予的现象,对12所"211"高校学士学位授予与考试作弊处分的规定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高校规定考试作弊不授予学位。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二者关联的看法,对某一"211"高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提出"一次作弊后,看其后表现;再次作弊,不授学位"的弹性化的柔性学位管理建议。最后列举了美国高校对作弊学生的防范与处理办法,以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某小学三年级期中语文考试,同桌的两个同学都做错了同一道六分题,且错误内容、方式完全一样.任课老师对两人的相同错题毫不含糊地采取了加倍扣分的处罚方法.试卷发下后,一学生得分:98-6×2=86;另一学生得分:85-6×2=73.在这位老师看来,学生考试中,同桌同学发生此类情况,显然属于作弊所致.不管两人责任大小,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两人的"作弊"题均加倍扣分、"各打五十大板",有利于遏制、防范、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学生作弊问题日益突出,作弊方式层出不穷。引起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作弊的环境亦是复杂的。本文借用经济学中的"风险收益"理论与生态学中的"捕食与风险"相关理论,探讨了高校考风建设中需考虑的若干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考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     
High-tech cheating on the rise at schools美国:高科技作弊现象在校园滋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根据美国Common Sense Media公司的调查,很多美国学生在写作业或考试时使用智能手机和网络作弊。这项研究结果指出:"调查揭示了这些多功能技术所带来的后果,即它们使作弊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作弊现象目前在大学生中相当常见,其主要包括考场违纪和考试作弊两种类型。为惩罚考试作弊行为,校方采取的最严厉的措施就是取消考试作弊学生的学位证(毕业时不授予该考试作弊学生相关学位证书),但是此种措施却引起被处分学生的异议。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有权直接取消作弊学生的学位证。而学校方面取消作弊学生学位证时的依据一般是援引该校校规中的具体条款。被取消获得学士学位证资格的学生与学校的争议也就集中在这里。文章主要对此相关法律问题和争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一时期,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夹带、抄袭发展到"枪手"替考,甚至利用高科技作弊等,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本文针对学生具有"现代特色"的考试作弊现象,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一些具体作弊形式,提出了刹住考试作弊歪风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开怀一笑     
歪打正着刚到学校任教的于老师,各方面都很好,只是每次一紧张,讲话就会口吃。一次监考,他发现有一个学生在作弊,于是怒气冲冲地指着那个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话音刚落,七个学生同时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在一些学校已成公害。考试时看书、抄卷、带夹带、传纸条,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形形色色。一次学期考试,某校有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行动,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作弊要讲究“群体”效益。 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愈演愈烈?“平时不烧香,临时碰运气”这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基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没有看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平时学习马虎敷衍,却企图在临考时轻而易举地获取高分,只有作弊一条路。有的学生认为“眼下作弊司空见惯,”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一旦作弊被发现,大不了扣分而已;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19.
目标:考察同伴关系及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意在了解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机制。方法:设置两种考试情境(高他人作弊情境与低他人作弊情境)对5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14份。结果:同伴关系的主效应显著F(1,501)=476.25,p<0.001;性别主效应显著F(1,501)=33.154,p<0.001;同伴关系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501)=35.48,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高他人作弊情境下,男生作弊意向显著高于女生F(1,501)=38.65,p<0.001;而低他人作弊情境下,男生与女生的作弊意向差异不显著F(1,501)=3.76,p=.053。结论:性别与同伴关系共同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男生风险寻求的特点使得他们在面临"损失"时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作弊倾向。  相似文献   

20.
挂钟有了,却失灵了办法和困难是个矛盾体,是对纠缠不清的"难兄难弟",这在高考战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作弊与反作弊。学生为了作弊不被抓,不断更新作弊工具和作弊手段,可以说是与高科技实现了无缝对接;而教育部门为了防止作弊则不惜花重金请来能让皮带头和文胸都发出警报的金属探测仪。从早些年开始,为了防止学生在手表中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