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重要内容之一,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为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提供了依据。象似性关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为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理解和再现形式背后所隐藏的意义提供了视角。本文以阿来作品《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个案,从映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三个层面,探究葛浩文夫妇为再现原作的结构和意义所做的语言选择及产生的效果。本文认为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在英译时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再现其效果,并根据目的语的表达规范做出调整,以再现源文本的象似性原则、作者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实现与源文本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象似性的发展由来已久,最先由符号学发展而来,随后渐渐地在认知语言学界发展起来。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象似性的实践分析也主要集中在现代诗歌。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讨中国古典诗词象似性的英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探究发现,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存在大量的象似性案例。本文探究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及其十五个英译本,对原文和译文的象似性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宋词及其翻译中的象似性。研究发现象似性的理论在翻译大家的译本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他们采用了各种翻译象似性的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3.
语言象似性在句法中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映照关系,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从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试图检验证明语言的象似性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研究中具有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范莉 《现代语文》2014,(3):117-120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重视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指导。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有效性及其在汉英语序上的不同体现,论证象似性原则在英汉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象似性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译者从"现实、认知、语言"的根源挖掘原文的内涵,选取地道的译文表达法,提升译文的水准.翻译教学以象似性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而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应遵循象似性认知规律,树立象似性翻译意识,追寻象似性认知解释,设立象似性翻译标准,从而真正实现翻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象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象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象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象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语言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基础。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话题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不断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言的象似性体现在语言的多个层面,英语和汉语中的词组、句子乃至语篇都体现出语言的象似性。本文以象似性为理论依据,通过列举一些实例,来探析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象似性,并指出象似性对于语言习得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量象似性原则用于解释人类把比较多的形式和比较多的意义相联系的同时又反过来把比较少的形式和比较少的意义相联系这样一种认知趋向.数量象似性原则除体现在句法结构上以外,同样体现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之中,正如一则箴言所云"being polite is sayign a bit more".比如,增加语言形式实际上意味着要传递说话人对听话方的尊敬以及尊重程度逐渐增加这样的信息.文章探讨了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性原则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礼貌策略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体现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语主要句型之一的兼语句,历来就有众多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加以定义和阐释。主要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汉语兼语句的句法特征,并通过象似性原则在不同类型兼语句中的体现来印证句法的象似性。同时,对不同语言中的兼语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了象似性特征在这些语言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姚婷婷 《文教资料》2012,(10):22-24
本文通过对王维部分作品的英译分析,探讨王维代表诗歌中所体现的意境美在英译过程中的转换问题,从而确定一个相对合理和科学的翻译标准,使原著和译本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诗歌视象、音象、义象、事象、味象的五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袁微 《外国语文》2023,(1):112-122
中国减贫话语的英译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智慧全球共享的前提。象似修辞翻译是运用语言象似性作为象征资源增进国际受众理解、互动与认同的交际行为,翻译时对象征资源进行有效保留和创造性重塑才能再现原文蕴含的劝导、理解、合作的修辞动机。通过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译本的分析发现:对于顺序象似修辞的英译,要确保逻辑顺序与原文的逻辑顺序象似一致,必要时进行语法和结构调整;对于数量象似修辞的英译,在确保原文语符数量再现的同时,进行同义词替换或句型转换以避免僵硬的重复;对于距离象似修辞的英译,首先尝试直接再现原文语符的距离象似性,再根据修辞动机和受众心理对原文的距离象似修辞进行创造性再现与重构。中国减贫话语句法象似修辞的翻译强调译文对原文语符象似的灵活再现,注重对原文修辞力和感染力的重构,重视对翻译受众的关照与考量,引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达到理解、认同、合作的翻译目标。句法象似修辞视角下的中国减贫话语英译研究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彰显国家话语自信和构建国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为理论框架,着重对其三原则:语音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在英语儿歌中的应用及其修辞效果,从而加强少儿英语教师对儿歌的理解,有助于幼儿英语教学手段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刘然 《文教资料》2010,(12):23-24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各种象似性原则,以解释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汉字"走"和"跑"说起,通过它们隐喻意义的对比,探讨其使用的理据性,以说明语言中存在着另一种象似性原则——力度象似性,以此为语言象似性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17.
试论象似性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文章在简述了国内外关于象似性理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之后,分别探讨了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对于外语教学中诸如词法、句法教学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其应用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层面。本文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点,着重探讨词汇象似性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使用,目的在于使师生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可以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本文通过展示这三类隐喻在《道德经》英译本中的体现,分析不同翻译版本的成因,探讨概念隐喻在翻译时的去留问题,为典籍英译中的概念隐喻英译提供参考。文化差异,翻译使用的中文版本差异,《道德经》晦涩的语言及其悠久的历史导致了对其多元化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多样化的翻译,因此翻译过程中所遗失的信息就需要从上下文语境去补偿。  相似文献   

20.
《论语》多个英译版本体现出翻译的不确定性,使得译本中有几处翻译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详略度、辖域、背景、视角和突显五个识解因素探讨《论语》四种英译本的几处翻译,分析认知差异对翻译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