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材简析:《海底世界》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自然段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的兴趣高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录像,展现美丽的海底世界,加深学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感受说明方法在表现事物特点中发挥的作用,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喜欢选择文学类文本,因为文学类文本教学往往能收到潸然泪下、怦然心动、掌声雷动的舞台效果,语文老师不讳言文学类文本“有可讲的东西”,非语文老师也爱听这样的语文课。相比之下,一些非文学类的实用文本,虽然被编在教材中,却不被待见,非但公开课上鲜有老师愿意献课,平常教学中老师们也觉得它们主题单一,语言乏味,难有煽情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6.
过门是乐曲中常由叠句或副歌构成的短器乐乐段,通过器乐伴奏来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断处,起到引领、向导、连接、转换、收尾、回味的作用,从而使乐曲舒张有度,缓急有分,结构紧凑,节奏顺畅。如果把一节高中语文课比作一首乐曲,那么我们可以把课前引进导入理解为课前过门,把课间衔接过渡理解为课间过门,把课尾总结收工理解...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内容相对枯燥,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学生不感兴趣。教学内容除了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外,似乎没有什么可讲,很难上出“语文味”。本文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怎样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小品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一是要在解读文本时,抓住精准的词句、精妙方法、精心的布局和真实的情感等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品词析句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文本的语言,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邱少清 《考试周刊》2014,(44):47-47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入手,着重论证了提高教师素养和情感共鸣是语文课能教出语文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课的优点大都是相似的,即有语文味;不好的课的缺点也大都相似,即缺乏语文味。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我以为它主要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是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来。第二是要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理解,但理解只是基础,品味语言的最高目标是审美,即…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石头书》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叔叔的交谈,介绍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化石”“勘探”“波痕”“雨痕”等科学术语,同时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一篇集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文。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大家总这样认为:无非是读一读课文,学一学生字词,理一理文章脉络。第一课时的教学因而缺乏语文味,缺乏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情感、语感、美感和幸福感。以下,笔者以苏教版第七册第5课《天安门广场》为例,谈一谈如何让第一课时也上出语文味。一、紧扣课题,铺垫情感基调一节语文课,如果没有一条情感的河流在课堂上悄悄流淌,就绝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第一课时,也必须要让情感的河流在课堂上悄悄流淌。而第一课时的导入揭题,往往可以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3.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凸显语文味、儿童味和情趣味。语文味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裁剪、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开发、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倾力关注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文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理解、积累和运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儿童味表现在教师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有效把握上,更表现在儿童本身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与快乐成长上。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学习她,首先要从情感上喜欢她。教师要捕捉和挖掘文本的言语智慧,以语文的眼光去看文本,努力教出语文味。《争论的故事》取自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文中以盛老师讲故事的形式,将"兄弟争雁"的笑话故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几篇文章。笔者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时,大多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讲解课,或者是科学知识探究课,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而有一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几篇文章。笔者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时,大多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讲解课,或者是科学知识探究课,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孙秀芹 《山东教育》2008,(12):33-3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安排了一组科学小品文,包括《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几篇文章。笔者听过许多老师讲类似的课文时,大多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讲解课,或者是科学知识探究课,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而有一位教师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从小懂得树立自主思想,不依赖父母,学会生活本领。(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读书方法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读书感悟中树立自立思想,塑造健康人格。2.激发读书热情,喜欢读书。二、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而古诗是最具语文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学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教学时,教师要从语言文字、意象意境、练字造句等方面入手,让古诗教学真正体现出语文的味道,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真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