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0后"徐则臣的小说写作在两个层面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交织杂糅的特征:在文学史脉络上,"80年代"文学的"理想主义"和"90年代"以来社会语境的"现实主义"的繁复纠结;在作家自身的写作序列里,"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笔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我的信仰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2,(27):53-54
我的信仰最近总是看到有人谈论关于信仰的问题,就对这个事情特别好奇,有人跟我说信仰是一个人应该一直追逐的东西,我听完了还是搞不清楚,所以就想问问您,您觉得是这样吗?那您的信仰又是什么呢?——天夕雪影何炅回复信仰是一种安全感。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都可以用它来解释来指引,也可以带领我们去到更好的地方。既然是这么好的东西,要拥有它当然就要付出代价。拥有信仰不容易,拥有了之后要坚持也很难。因为有很多时候,是非因果  相似文献   

3.
正如此题目,并不是说徐则臣将"身份认同"当作了形而上追索的内容,而是说,在他持之以恒的"北漂"书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元素。这种元素从丰厚的现实土壤里长出来,又超越其上,以"身份认同"的形式开出了朝向精神层面的花朵。一直在不断沉淀和精进的徐则臣,或许又将迎来新的创作嬗变。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说起来,一切还是要回到《耶路撒冷》,回到作家对于叙事艺术孜孜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生主体论",是指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它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一种教育理论。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相似文献   

5.
漫话泡书     
如果硬是要赶时髦,将"读书"这个传统的词汇也冠上"泡"——这个新鲜的时尚字眼,那么,我也算是泡书一族中的钟情一员了。论"泡龄"算来近二十载。这样就构成了别人的一个提问:泡书是什么?或者说,如那个老先生问少年周恩来的一样:为什么读书?先以为是一种爱好,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再后来我更相信:泡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  相似文献   

6.
"京漂系列"和"花街系列"是徐则臣小说世界中基本公认的两大版块,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用"回乡"模式将花街与北京两大空间的书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引入了全新的空间"耶路撒冷",勾勒出主人公与"成长花街——出走北京——重返花街——到耶路撒冷去——到世界去"的路线。文学空间的板块扩张实则与徐则臣对历史的思考相互映衬,在北京与花街通过"回乡"模式合并的表象之下,是《耶路撒冷》为70后一代人的独特历史著书立传的明确意识。通过"内历史"与"外历史"的双轨并行的方式,徐则臣探讨了一代人建构自身的精神信仰、寻求历史主体性和合法性等命题,以"出走"的姿态让自己的创作通向了更广阔的疆域。  相似文献   

7.
周啸勇 《中国教师》2013,(12):61-62
<正>在长期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仰"进行定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信仰"的定义是:一种理智的判断,亦或一种特殊的感觉,其本质都是一种自内产生的现象。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信仰"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快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徐则臣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书写总是连接着当前社会的精神血缘,以故事中的人物镜像坦诚剖析自我灵魂。徐则臣的作品大多于故乡"花街"和都市"北京"这两个空间展开,在独特的时空形式中形成了"花街叙事"和"京漂叙事"两大系列。他用一代人成长和漂泊的文学母题叩问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拒绝失语的"70后"作家群体依附于个人成长经验和对当下生活的现实感受,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世界,完成着对后中国经验的症候式表达。对徐则臣的创作范式进行剖析,恰也可以触及"70后"作家群体的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9.
只要在偶尔想起一个东西时,心里泛起虔诚的微光,拥有一瞬间的幸福和美好,这便是拥有信仰。雨果说,信仰是人所必需的,没有信仰的人不会有幸福。由此推出无论是谁都须拥有自己的信仰。正是心怀信仰,许衡才会道出"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之警句。"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有鲍照,世道不  相似文献   

10.
<正>【主题导语】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是的,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其独特的信仰,而一旦这个民族丧失信仰,其命运着实令人担忧。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也有人说,信仰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1.
信仰人民!     
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就会有人问我:“你有什么信仰?”我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就琢磨出来一个词,叫做“信仰人民”。也就是说,人民这个词在我这里就替代了那个上帝,人民就是我的上帝!这个是我个人感觉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因为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没有精神支柱,缺乏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不信,资本主义又不好信,信上帝吧?其实我觉得那个上帝的水平也不够高。信儒家?儒家确实也有它的问题。所以,就只有那个不分化的、作为整体的人民才是可以信仰的,因为人民的容量太大,人民像大海,因此,当你信仰人民的时候,可能就会使得你的一生都找到了支点、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动力。而信仰这个东西其实是特别重要的东西,生活当中是极其需要信仰的,如果没有信仰,你的生活就常常是漂泊的,因为没有精神家园。在缺少信仰的前提下,很可能是生活质量不高,天天算计,天天算计就会算得很烦、很累。  相似文献   

12.
主题词:信仰     
<正>雪莱说:"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固然是借自然节气的变化点出了希望之所在,但若是心中没有这种对于"对于春天"必会到来的信仰,即使真的生活在春风中,也一样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信仰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当你身处困境时,它是星星、灯火,会给你指明方向,让你有生活下去的动力;当你身在福中之时,它也能让你更加关注生活,了解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建构起的"理想主义者"这一"文化身份",成为今天人们看取王蒙思想"演进"轨迹的参照标准。而深入王蒙的创作和生命历程来考察,则可以发现这一"身份"定位并不可靠。当年"复出"的王蒙并不是简单地从早年的"理想主义者"彻底退回到"现实",他对极端理想主义的反思和质疑从少年时代起即表露无遗并一以贯之。同时在他心中,也从未放弃过理想主义情怀,只不过是从早年唯美式的乌托邦信仰转化为后来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十年,改革改变了许多东西。一些美好词语的败坏是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改变"。请允许我信手说几例——"小姐":这原本是过去有钱人家仆人对主人女儿的称呼,或者对年轻女子的称呼。这个称呼意味着一种举止优雅的教养、一种知书达理的修养、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丽(注意,是"美丽",而不只是"漂亮")。当然,1949年后因为"阶级论","小姐"一词长期在生活中消失,只存在于旧小说或电影戏剧中。"文革"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阐释了对中西文化融合论的看法,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的"文化三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孔子学说推崇论"及"中西文化融合论"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作为一种新理想主义学派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从文化层面剖析,"民主和平论"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是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战略,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18.
国情与人性     
每当我们谈到国家忧患世事艰难改革起来举步维艰的时候,人们常说:这是中国国情使然;每当人们提出一个较理想主义的设想试图革新现实的时候,常听到人们这样的告诫:要考虑中国国情.那么,"国情"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如此顽固地拖着中国的后腿?  相似文献   

19.
徐则臣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在当今文坛可谓炙手可热。目前,研究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他的"花街"系列及之后的作品,而对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步入文坛的过程鲜有论述。徐则臣将淮安视为文学故乡,在花街上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而将现实故乡东海作为写作的素材库,两地分属一表一里,在徐则臣的小说中相互融合。本文在叙述徐则臣转徙经历的同时,兼谈他的转徙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了恁多年的语文,越来越不晓得语文该咋个教了."网下网上都听到有人发此感叹,我也常在想这个问题. 要想通这个问题,当然最稳当的办法是寻找理论来烛照迷津,所谓求助于学理.尽管人的理性是十分有限的,但在立身行事上缺少了它却是万万要不得的.然而当我们去向理论求助的时候,它却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而且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还正处在"山重水复"之中呢.它于是摊了一大摊打磨好的和正在打磨的东西出来:工具论,人文论,言语论,语感论,训练论,感悟论,例子论,积淀论……不一而足,洋洋大观.置身理论市场,似乎觉得样样都有理,件件都精致,但它们往往相生相克,错综复杂,看多了,又不免有点头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