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4.
"京味儿"作为一种基于老北京生活和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语言艺术,其风格内容广阔的涵盖了书籍、音乐、戏曲等各个方面,以至于这一地标性的风格出现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之中时我们就可毫无思索地辨认其特征。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京味儿的聚集地,本文试从老舍小说中来研究北京文化。  相似文献   

5.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老舍档案:老合(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最优秀的中篇小说是:《骆驼祥子》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语言与艺木最为成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在写作上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人民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老舍笔下的《茶馆》具有浓郁的北京风土习俗,深蕴着北京特有的文化特征,"京味儿"十足,体现了老舍对文学的高品位追求。同时从作品中我们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老舍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民俗民风的深厚的爱,作品中处处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老舍作品大多用北京方言写作,以渗透着浓郁的京味儿著称。该文试从建国前后老舍写作语言中京味儿浓淡变化入手,探讨作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对其写作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旗人家庭。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录选了他的五篇...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老舍 ,我们会马上想到战火硝烟、激情滚沸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笑里含着泪的《二马》、《老张的哲学》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并因之遭到攻击的影射性科幻小说《猫城记》 ,对旧中国女性悲惨命运深度揭示的《月牙》 ,还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人无法逾越的惊魂之作《骆驼祥子》、《断魂枪》 ,以及中国话剧的一个制高点《茶馆》……老舍的幽默、老舍的讽刺、老舍的平实亲切的京话、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城、老舍对国民浸着泪的爱与关怀……都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绵延曲折数千年的长廊上。《济南的冬天》是老舍有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之一 ,要…  相似文献   

12.
一、作品介绍1.作者介绍老舍(198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  相似文献   

13.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老舍的《正红旗下》都是描写旧北京风情和生活面貌的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小说里有着人们熟悉的老北京的城墙与大街小巷,也有典型的“京油子”腔调.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先生来说,京味是他的本色;林海音女士也有着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特殊经历.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但两者作品里“京味儿”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除了受到作家本身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生活经历的影响外,更多的是老舍这位北京满族作家与林海音这位台湾女作家对表现老北京怎样的风貌,对旧北京抒发怎样的情感和要展现怎样的民族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想法.  相似文献   

14.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15.
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反映了下层百姓辛酸的生活;一出话剧《茶馆》,概括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即使不细说《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他在文坛上的光辉成就也足以使后人敬仰。  相似文献   

16.
一部伟大作品的震撼力,大多在于它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十足北京味,这一点众所周知,其北京语言艺术无疑给当时的文坛刮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老舍这位30年代成名的作家所使用的语言,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所写的现代白话文(一般文章)的语言,竟如此相似,对于语言的发展来说,无疑具有前瞻性。同时,老舍语言浓厚的“京味儿”又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一、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口语、俗语来表现北京的风土人情这种在当时看来是地域性的东西,在现在看来,早已普遍开来。他的这种北京风格具体到《骆驼祥子》中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雅"和"俗"是一个从古延续至今的话题,是文人学士对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和定性的重要概念。然而,"雅"和"俗"并不是绝对和割裂开来的。老舍以《四世同堂》为代表的家庭小说就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传统文化反思以及题材选择和语言运用中呈现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揭露和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表现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老舍自己所喜爱的作品之一。”(胡絜青《四世同堂》前言)近年电视台将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过,它的作者、人物、故事情节,已经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可是,《四世同堂》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却未必是尽人皆知的。本文拟对《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作粗浅的探索,以抛砖引玉,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0.
作品信息     
正老舍《四世同堂》全新完整版即将推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巨作《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四世同堂》是残本——其中第三部《饥荒》中多段内容是根据美国出版社"改造"过的英文版返译成中文的。日前有消息披露,近70年前的《四世同堂》遗失英译原稿已被找齐并译出,最后16章未发表佚稿将刊发于2017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