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赋文学以其特有的铺陈夸张描绘了众多的“美人图”,透过她们,我们可以了解汉魏时的“美女”特征,其审美意识和审美态度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欣赏女性美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屈赋的艺术形象,多姿多彩,琳琅满目,就其“香草美人”而言,既有蕴籍隽永的思想內容,又有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这里,我们从“美人”形象透视,似能进入由民族学、民俗学和文艺学等诸多因子凝聚而成的审美世界,而不断获得新的启迪。一历代屈赋研究,往往长于对其单一作品和形象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正>"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可以是阴性,也可以是阳性。可以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似燕颔虎须,光射寒星。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可以称其为美人。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阴柔与阳刚往往是不够的,在审美标准与接受心理上,阴阳必须是融合的。中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美人形象的作品,可以以《诗经》为代表。《诗经》对淑女的描写常以"水"为背景。《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术语叫“形象大于思维”。这一术语在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专家那里已得到普遍的认同,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学师生对此应该说还比较陌生,大多不能理解它的具体内涵所指,尽管在日常的文学鉴赏过程中所有人都在默默践行着这一理论。这里笔者用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5.
陶青 《辽宁教育》2011,(10):13-13
教育目的是人自觉建立起来的理想的人之形象。然而,当前教育目的的笼统、片面,使得教师们无法建立起相应的、理想的受教育者表象,造成实践混乱不堪、各行其是。为此,教育目的应该弃抽象而求直观,整合统一的社会性、个体性于个性生成之中,从而构建起丰满的、清晰的个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们一直在潜心钻研的议题。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从营造影响力、示弱、合理利用人才、做“人师”四个方面探讨了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同仁们的工作有借鉴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桃花和松树是两个常见的文学题材,至唐代达到鼎盛。李白是唐代写桃花和松树最多的诗人之一。在李白的诗歌中。桃花和松树不仅有形有色有声,还具有人格和精神,显然超出了描写事物的范畴,蕴含着诗人的道德精神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文诗歌中有以“松”“柏”比拟美人腰身的表现传统,这一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传统既显现出维吾尔人受游牧生活和尚武习俗影响而形成的欣赏“健美女性”的“美人观”,也蕴含着本民族早先有过的“树神崇拜”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汉语诗歌相比较,这一艺术表现传统的长期延续,传承着一贯的欣赏“健美女性”的审美趣味,折射出雏吾尔人的“美人观”中,文人势力和文人趣味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音律形象比诗歌的其他格律形式具有更重要的诗性价值,如果说音节和平仄的调配是诗歌的表层结构的话,那么音律形象的塑造,是诗歌的深层结构。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把诗歌的音律形象称为“韵”,认为“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陆时雍《诗镜总论》)“韵”之悠长,总是延伸着深远无穷之“意”,于是“余意”,又是对“韵”的另一种诠解:“有余意之谓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观于世俗,若出寻常。至于议者遇之,则暗然心服,油然神会。测之则益深,究之而益来,其是之谓也。……故巧丽者发于平  相似文献   

11.
钟志彤 《考试》2009,(1):73-74
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是鉴赏诗的钥匙。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深刻地理解诗歌。诗歌中的意象和人物形象则是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与汉赋美人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与审美是不可分割的。诗经与汉赋各自代表了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也集中体现了两个时代的审美观念。由诗经与汉赋中美人形象及性别的变化 ,我们可以窥知两代不同的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审美心理 ,从而洞见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的审美观念的变迁以及美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展开阐述,对这位理学家的人格之构成与诗歌创作之关系重新作了审视、分析,论证了理学诗人对宋诗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史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中多有咏唱"黑痣美人"的现象,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表现方式既显现出维吾尔族有关"美人"的审美趣味,也折射着维吾尔族早期的生存环境、天象崇拜观念、民族体貌特征和后来所接受的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在其历史延续的同时,也在塑造传承着人们欣赏"黑痣美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我国诗史上浪漫主义的一颗巨星。他的光辉诗篇,给人以精神的陶冶,审美的享受,哲理的思辨。从他诗歌中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奋力拼搏者的巨声怒吼,可以看到一个性格鲜明的自我形象。虽然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得志、受迫害的一生,但他却反复宣扬自己的社会理想:“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①表现自己的宏大志向:“大鹏一日随风起,传摇直上九万里。”②还经常述说自己的才能:“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③他有着坦率阔大的胸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④也有着蔑视一切的傲岸性格:…  相似文献   

16.
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追寻的教学目标和倾心缔造的一个教育理想。实施过程中,我们主动接受并实践来自各方的信息:自由活泼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对话互动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然而,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笔者以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秉持“有序”、“有情”、“有理”、“有效”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前人或对杜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整体分析,或仅研究杜甫妻子杨氏一人,据此,我们从较为宏观的角度,集中分析杜诗中透露出的几类“妻子”形象。杜诗中涉及“妻子”的诗歌将近40首,大约占总数的3%,从中可以窥见贵族之妻、征人之妻和贫士之妻这三类形象。总体上来说,杜甫对身处乱世的各类“妻子”们赋予仁者的同情和关怀,并对那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女性坚贞自守等优良品质的“妻子”们表达了赞美之意。  相似文献   

18.
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型"干部"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由于这样的理想型"干部""所仰唯大道"、崇尚人格的提升、见贤思齐而淡于对政治地位或个人私利的追逐,因此,无论是任职或去职,其总能够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淡定、超然的心态。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型"干部",特别是"内圣外王"型"干部",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永远是一种"在路上"的未完成状态,但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能够让人们看到现实中的真实干部存在着的问题、差距和努力方向所在。庄子构思的理想型"干部",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一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清正廉明的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宋词之寄托,多有评说,但较少论及唐诗之寄托。其实,唐诗亦颇多寄托之作。唐代诗人作寄托诗,原因有三:社会客观原因,诗人主观原因,文学传统原因。唐诗之寄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两方面都超轶前人,对以后的诗词创作不乏沾溉之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释“真”发端,分别从陶渊明思想之“真”和诗歌之“真”两个方面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它们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表现特征,揭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