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比普通话的语气词连用更为灵活和丰富,本文以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1985)中提到的6个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对柳州方言和普通话句末语气词连用的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湖南方言语料,探索湖南方言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关于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意义、其他学者对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更深入系统地研究湖南方言语气词。  相似文献   

3.
洪娜  范琳 《现代语文》2013,(4):49-51
在温州方言中,句末语气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数量有限,但它们却是人们日常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调查的温州市区方言为语料,对温州方言句末语气词易位现象进行客观地描写,并力求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温州方言句末语气词的系统及其特点和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5.
商州市方言几个语气词在句末所表示的时制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州市方言(指城内方言)有几个语气词在句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时制概念。这种时制概念是由句末语气词或是通过时间词加上相应的句末语气词来表现的,而不是像印欧语系的语言那样通过动词接尾部的变化或别的词加上动词接尾部的变化或原形动词等方式来表现。例如: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情况下,句末一个语气词单独使用,表达某种单一语气。但有时候,句末两个、三个甚至多个语气词一起使用,就是“语气词连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柳州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元江方言语气词"噶",有两种语音形式[ka55]和[ka31],语气词"噶"在口语交际中主要位于句末;在使用范围上,主要使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句末,以及与"了""呢"连用;在语义功能上,主要有提醒、强调、劝说、催促和征询五种语用义功能。  相似文献   

8.
汕头话是粤东潮汕闽方言的代表方言,有着丰富的语气词系统。本文结合大量例句依次分析了汕头 话的句首、句中和句末语气词,力图比较细致全面地展现汕头话语气词细腻生动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单用语气词的田野调查和语料分析,从共时的层面对晋东南晋语区16个方言点的语气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归纳出晋东南晋语语气词的特点:晋东南晋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而且基本都可以分布于句中和句末,每个语气词及所表达的语气意义并不单一,同一语气词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语气,而同一语气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河南安阳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不咋”的具体使用情形及所表达的多种语气。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事实出发,对正定方言陈述句中的句末语气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说明了它们在成句、表示事态变化及语气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且比较了它们和普通话语气词在用法以及表达语气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民勤方言里语气词"啷"可用于句末或句中,其作用是增添"强调"的口气。这个词来自连词"啷"("那么"的合读),是用于句首衔接话语的连词"啷"因易位而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桐乡老城区方言中疑问语气词颇为丰富,适用于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等疑问句中,且有疑问语气词合音(甚至疑问语气词与句末表征时态的助词合音)现象。疑问语气词本身还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11个疑问语气词,并进行了描写、解释,旨在构建起桐乡老城区疑问语气词系统,并在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中探索对应规律,为吴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15.
"嘎"是昆明方言中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可作句首语气词"嘎_1[ka~(44)]",无实义;作句中语气词"嘎_2[k?~(53)]/[ka~(53)]",表提醒、警告的语气意义;做句末语气词"嘎_3[k?~(53)]/[ka~(24)/ka~(53)]",表祈使、不满、商量、催促、感叹的语气。能与语气词"了""呢"连用,有停顿照应、凸显焦点信息、缓和话语的语用功能。"嘎"的虚化、具体语境中对听说者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气词"嘎"凸显出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秦腔》这部用陕西商洛方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着"字为分析对象,揭示其不同的用法,发现商洛方言的"着"有时态助词、"V+着"、特殊结构中的"着"、句末语气词等四种用法。《秦腔》中"着"字的用法比普通话使用范围广,很多普通话不用"着"的情况,在《秦腔》中有大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慧 《文教资料》2020,(7):10-12
南京境内方言“可VP”句式可具体分为三种:“格VP”(高淳方言圩乡话)、“阿1VP”(高淳方言山乡话)和“阿2VP”(南京方言).三者在基本句法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未然体”和“已然体”的构成形式上有所不同.南京方言“阿2VP”主要通过句末语气词区分“未然”和“已然”.句末语气词“啊”表示“未然”,“啦”表示“已然”.高淳方言主要通过改变句首发问词格式区分“未然”和“已然”,都是在原发问词后加“有”,但“有”字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