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7,(9):112-117
运用语料库技术对30 000条语料150余万字进行穷尽式标注,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现代汉语中"说"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描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原有6个义项的基础上发现了10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行进在塞外的大街,还是置身于江南的小巷,都经常看到“犇羴”酒店、餐馆的牌号。“犇羴”为何?查辞海可知:“犇”:“奔”的古体字。有(1)急走,跑;(2)逃亡;(3)旧时指女子私往就男人等三个义项。“羴”;“膻”的古体字。有(一)读 shān。(1)羊臊气味;(2)腹内的脂高。(二)读 dàn。(1)袒露;(2)胸腔。共两个读音,四个义项。“”:’鲜”的古体字。有(1)鱼,生鱼;(2)  相似文献   

3.
从"顽"的本义"槨头"出发,根据大量例证,理清了"顽"词义引申发展演变的轨迹,将"顽"的义项重新概括分合为八个义项:1、槨头.2、(指人)粗钝,愚妄无知.3、强暴,凶恶.4、(指物)粗钝:(1)(指表面) 不光滑,粗糙;(2)(指边缘) 无棱角,不尖锐.5、无廉隅,无节操.6、(1)(指人)强健,硬朗;(2)(指肢体)僵硬(3)(指物)坚硬.7、坚持,持久;(褒义)坚强;(贬义)固执.8、(程度)深,所论对<汉语大词典>的缺失多有订正补充.  相似文献   

4.
"刑"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写作"井",用为人名或方国名。至西周早期,该字出现了动词"效法"的义项,仍写作"井"。西周中期后,该字出现了"丼"的新写法,同时增添了名词"法度"的新义项。不过"法度"之义项依旧写作"井"。东周时代,特别是战国时代,井字分化出了更多的字形和义项,刑的"刑罚"含义应当出现于此时。这些分化出来的字形和新增义项并不完全对应,必须结合各种文献,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北大CCL语料库技术的方法,对"虫"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以下义项:1指病毒;2泛指一切动物的总称;3微不足道的人或物;4某种特定的感觉或喜好;5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6.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ǒu、zhǔ、dòu";石"有两个读音shí、dà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汉语大字典》中【斗】读作dǒu时,有义项11个,读作dòu时,有义项4个。【石】读作shí时,有义项17个;读为dàn时,有义项4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语料库技术对"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在已有汉语类中型语文性词典对"灰"字释义的基础上,又发现了"灰"字的7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淄博方言中歇后语"老奶奶上树——欠撮"为引子,就"撮"字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错误的义项进行考证,证明"撮"字正确义项应为"托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南北朝时期,单音节的“突厥语”词col不可能“译音”为双音节的“敕勒”,只能“译音”为单音节的“川”;也不可能“义译”为汉语的“川”,因为汉语“川”字当时尚无作平野、平原讲的义项;因而“敕勒川”也不可能是“重译词”;(二)鲜卑族所到之处常以“川”名地。其中的“川”字不是河流、水道的意思,而是col一词的“译音”,意思是草原、荒野或“野、川、草原”;(三)汉语“川”字作平原、平野讲的义项,来源于鲜卑语——即古蒙古语的col一词。  相似文献   

10.
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运用语料库对现代汉语"敢"字的义项分布进行了研究。对"敢"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析,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敢"字的解释存在漏收义项及组成的复字词漏收词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多义词capital说起 Polysemy of Capital 作为一个常用词,capital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个词是一个多义词,其常用义项主要1包括:(1)资本;(2)首都,首府,省会;(3)大写字母. 英语课上,老师不停地让我们注意句子开头的"大写字母",所以capital的第三个义项我们早就熟悉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所以第二个义项我们也不陌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Capital comes dripping from head to foot,from every pore,with blood and dirt.)也让我们记住了capital的第一个义项.可以说,capital的这几个主要义项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都是小case.  相似文献   

12.
释“匕”     
关于"匕"字含义的阐释,学界有诸多看法,但至今未成体系。本文拟将对其含义进行系统性整理。文章主要以"女性"义和"用牲之法"义为出发点,对"匕"的其他义项进行解析和论证,从而推出"匕"字含义的发展脉络,使"匕"字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明了。文章探究主要以甲金文字形为分析主线,佐以相关字例、古书典籍用例进行解释说明。通过分析,认为女性义为"匕"的本义,由此本义引申出"排列、并列"的义项,而"饭匙、礼器、匕首"等其他义项为"用牲之法"义后起义。  相似文献   

13.
张秋梅  曹炜 《文教资料》2007,(28):16-20
《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2002年增补本)对第三版(1996年修订本)词语释义的修订一共涉及512条义项。这一修订可以分为以下六种情形:(1)释义表述的局部增补,共有71条;(2)释义表述的局部删减,共有64条;(3)释义表述的局部替换,共有211条;(4)释义表述的综合修订,共有53条;(5)因推荐词形的重新确定所引起的释义全面变换,共有30条;(6)义项的调整,共有83条。同时《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的修订中也存在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14.
由"谯"字"酷烈"义为缘起,笔者通过分析《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中"谯"字的释义处理,结合大型语文辞书义项的设立原则,探讨"酷烈"的义项设立问题。  相似文献   

15.
薛蓓  钱莉 《文教资料》2013,(10):37-39
厉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而汉语中还有一批和"厉"字形相似、读音相近的字,如砺、励、濿、疠、粝,这些字和厉之间都属于王力先生所说的同源字的关系。厉的本义是磨刀石,从这一义项出发,引申出许多义项。由于厉的义项众多,使厉的字形发生分化,产生了四组古今字:在磨刀石、磨治义上,厉是古字,砺是今字;在勉励义上,厉是古字,励是今字;在穿着衣服渡水义上,厉是古字,濿是今字;在疾病义上,厉是古字,疠是今字。因为古今字是同源字的一种,所以这四组字都属于同源字。厉专指质地粗糙的石头,粝专指质地粗糙的粮食,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义项:质地粗糙的物体,上古音同属月部,读音相似,因此,厉、粝二字属于同源字。  相似文献   

16.
"万岁"是封建社会常用词之一,学界对其词义诸问题的理析虽成果丰硕,其词义演变历程已基本厘清,但其释义却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建立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检索语言类词典16种,各种专科词典7种,搜罗其对该词的释义及用例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理清"万岁"一词的内涵义,发现其中有4个义项分合不定,且所举佐证纠缠不清。基于此,笔者提出两点意见:1.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万岁"之义可分三系:(1)数量词,万年;(2)祝福义;(3)皇帝的代称;2.义项"帝、后死的讳称"是不存在的。根据检索现存词典和现有成果中所引之相关佐证的共性特点,足可见此义项是对"万岁(千秋万岁)"之后(后、之期)词组的释义,而非对"万岁"单个词条的释义。  相似文献   

17.
韩世龄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1):46-47,53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注释应注意:(1)区分词的词义、词性同读音的关系如"曾"字;(2)区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如"城"字;(3)区分词义选项的时代变化,如"色"字。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语料库的方法,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对"龟"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再次描写和研究,最终建议在《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4个义项。  相似文献   

19.
正一、阅读古诗障碍,明白障碍原因1.浅层字面内容理解有障碍(1)古代汉语词汇积累不足,尤其是在诗句中对涉及在今天不太用到的义项理解不到位,导致阅读障碍。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苏轼《定风波》一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当时学生对"山头斜照却相迎"句感到很困惑。一追问,才明白,主要在于不理解"相"字。学生按照今天常用的义项去理解"相"为"相互",说不通。其实,"相"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义项,"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根据语境,词句中可理解为"我"。这一义项在很多古文中  相似文献   

20.
李姗 《现代语文》2016,(4):24-26
本文简要梳理了"刷"的词义发展历程,着重从共时现状入手,对近年来"刷"字产生的新义项、新词语进行分析,并从其来源、用法特征着眼,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及主观化探究"刷"的新义项产生、流行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