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既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为。研究孝行为,不仅应知道孝行为是什么,还要弄明白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孝行为。孝行为发生于"事亲",植根于"情感",培育于"社会"。孝行为合理性的追问不仅能把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能提高人们孝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内容选择与编排应当注重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孝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生命力。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科书的孝文化内容覆盖面广,聚焦家庭伦理,融入了时代特色。在呈现上,以多元文学体裁为载体,配以符合儿童心理的插图,并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孝行实践。其充分考虑了儿童特性,注重培育孝情与指导孝行相结合,融入“互联网+”题材的优势,是能够传承和发扬孝文化记忆实践性与时代性的教科书。马来西亚小学华文教科书在增加孝文化仪式体验设计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对孝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上亦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雪 《天中学刊》2014,29(6):16-19
木兰故事中的孝文化主题是木兰形象成为文学文化史上典范人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木兰故事在千余年的流变中一个始终较为稳定的主题.从北朝的《木兰诗》到清代各种小说戏曲,历代叙述者们都试图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阐释木兰的孝行.从孝文化的角度关注木兰故事,分析其生成、发展、兴盛的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对于木兰故事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孝乃立身之本、人伦之始、众德之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缘由,学生孝文化严重缺失,孝行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孝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5.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  相似文献   

6.
付荣 《成才之路》2023,(32):53-5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期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孝道意识和孝文化传授能力。面对部分师范生缺乏孝道意识和孝行为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等途径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以使他们进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岗位后传播孝文化,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孝道文化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孝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孝文化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基于大学生孝文化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分析传统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孝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代缺失的具体原因,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当代社会新道德体系,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割股疗亲的孝行方式将孝推向了极致。这种孝行方式是儒家文化极端化的一个表现,具体到明清时期文化欠发达、长期经受战乱痛苦且鬼神思想根深蒂固的皖北地区来讲,妇女热衷于割股疗亲这种极端的孝行方式,首先是因为生活困窘,割股救急,其次是巫鬼风俗,庸医推波,再次男丁缺失,孤苦无依。  相似文献   

10.
吴琦 《职教通讯》2016,(5):71-74
孝道文化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最基本的特色文化单元。在常州市创新式发展视域下,面对并正视老龄化问题,以传承常州孝文化特色品牌为基础,聚焦于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顺应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做好孝道美德的宣传、孝道文化的研究,依托孝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提升孝道传承的教育力度,同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弘扬孝行的主旋律,建构多渠道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并拓展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孝道美德与常州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推动富强、和谐、幸福常州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皖北为地域考察范围,以地方志为基本文献资料,采用文本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明代孝子孝行的种类和具体表现。皖北在明代孝治中具有特殊意义。皖北孝子的孝行大体可分为孝养、救亲、友悌和义居四种基本类型。生前孝养包括保障父母生活、心情、健康、陪伴等诸方面;义勇救亲折射出孝作为社会共同情感的特征;兄弟间的友爱互助和家族内的和睦相处成为孝伦理对人们的进一步要求。中华传统孝文化虽曾由儒家阐述其精髓,但绝非由儒家所独有;孝行虽得到法和礼的强化,但绝非仅为遵守法礼,孝伦理发源于民众共同体的生活,植根于人的天性,在礼俗社会中逐步积淀而确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儒化孝文化自身的缺陷,加上五四以来对孝文化的否定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孝"知识贫乏,"孝"意识淡薄,"孝"行为失范。通过向学生灌输"孝"知识、开展行孝活动、奖励孝行等多种形式,将"孝"引入学校德育中,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感受孝感的孝都文化孝感,全国唯一因"孝"而得名的地级市。汉代大孝子董永孝行感动七仙女的传说,就发生在这座城市。《二十四孝》的故事中,"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孟宗哭竹"三大孝子故事就发生在孝感。孝感被海内外炎黄子孙称道为"孝子之乡"。文化如水,沁透心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人们就会被这里浓厚的孝文化氛围所吸引。徜徉街头,漫步广场,各种孝文化景观举首可见。孝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广场里,扶老携幼的人们,悠然自得;街道、社区、工厂、商店、产品的商号、名称、商标、图案,不少  相似文献   

14.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节假日与父母共度,带父母去旅行,带父母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松江区泗泾镇居民在镇里已开展数年的孝德宣传教育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在现代生活点滴中践行"新24孝",将一片"孝心"转变为一系列"孝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个人孝行中的一部分应该由社会来承担。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孝文化产生基本条件宗法制社会被摧毁;中国越过了温饱线,传统孝文化存在的基本条件已经消失。市场经济使家庭结构趋于松散,子女独立意识增强,家务劳动日益社会化,家庭养老的相对能力在下降。我国即将迈进工业化社会,社会不仅有必要而且有能力承担以前家庭承担的行孝责任。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谥号加孝,是对皇帝孝行统治的一种评价。唐前期皇帝在继承汉朝孝治天下的基础上,把皇帝孝行和孝行统治这种意识自觉发展到孝行观,通过对唐前期皇帝谥号的变化分析可知,谥号加孝、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是从名位制度到实践层面对皇帝孝行观进行阐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皇帝实行孝行统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孝”是儒家伦理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畴 ,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养、孝敬、孝谏和尊老的孝行为 ,又有子女珍惜自己生命以慰藉父母的谨言慎行、建功立业以彰显父母的孝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 ,批判地继承孝传统 ,努力实施孝教育 ,积极倡导孝行为 ,不论是对于促进人际和睦、社会安定 ,还是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同时体现出了最为自然朴素的人性特点,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美德,也是最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并且在古代文学内容诠释上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本文首先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对孝文化体现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孝道内容以及意义上进行诠释,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孝。  相似文献   

20.
家庭孝德关注人的成长,家庭孝德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传统家庭孝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必须抓住其理论内涵的核心要素"敬"。要遵循传统孝文化的孝心、孝行和孝法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要求,尊重教育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规律。儿童时期要强调"敬"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时期要强调孝行为规范的培育,成年后要强调对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