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教学,就有评价。新的语文教学评价理念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即"知识和能力"评价、"过程和方法"评价与"情感和态度"评价。对此,语文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在备课时应设法与语文教学评价相接轨。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三个维度"评价集中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体现,尤其体现在中考语文试题中。中考语文试题多  相似文献   

2.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金玉 《考试周刊》2008,(16):56-57
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质疑一直伴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笔者以为,目前对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的探讨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因,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量的"非语文"现象.本文由此出发,考察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并把它分为"泛语文"、"伪语文"、"反语文",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的研究在高师院校中文系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活动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语文"能力的研究。这种能力一般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讲话能力四个方面,因而施教者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在磨练"语文"能力上下真功夫,才能为构筑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语文中的汉字识读书写、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有固定格式的文章的写作等视为"小语文",而把文章中的文学思想、文化内核、道德熏染、美学辐射以及情感渐染视为"大语文"."小语文"只能算做工具语文.应试语文;"大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从课标的界定来看,"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语用价值,让学生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思考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体现综合——春城无处不飞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当今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时尚,而且广为流行、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名词"."语文味"的这种"味"究竟是一种什么味?查遍所有的文献资料均未得其真谛.然而有一个观点却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品尝"语文味"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细嚼、慢咽、评品真"味"的最佳途径.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要求的不断浓郁与纯正,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高度重视和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素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觉得语文的教学要坚守语文本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一场语文教师思想的革命,使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打着"课改"的旗帜,把语文不当语文,把语文课上成了学科"综合"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特别是在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更是大有"星火燎原"之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作为母语决定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教师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让课堂散发"语文味"?一、在"读"中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助推下,语文教学改革流派众多,成果丰硕:"生活语文""本色语文""深度语文"等等纷纷登场。在众多的流派中,程少堂老师独树一帜,提出: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自从程老师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和争论就从未停止,主要围绕"语文味是什么"和"如何体现语文味"这两个问题展开。但对语文味之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却无人质疑。近年来,我校也在致力打造科学高效的"卓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比如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主张,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学的环节之一,正确的、合理的语文教育评价对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育迫切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理念的理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人为本语文教育评价的意义以及语文教学实施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的策略进行论述,为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的开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质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能力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做法,是把语文学活学透的必由之路。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发现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相关学科抢占了地盘,语文课上语文不做主,"语文味"荡然无存。究其原因,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不当,没有紧扣"语文"制定。那么,如何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紧扣语文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三点。一、"综合"要以"语文学科"为主线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活动中,语文往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坚持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以本为本"的错误矫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人完全忽略了"语文"的主体地位,盲目地根据"综合性"的要求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把综合性学习课组织为"环境研究"、"科技活动"、"理化实验"甚至是"吹拉弹唱"或"图片展示"等活动,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语文反而处于从属地位.这说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思想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教学,没有真正把握它的精髓.这种课程实施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如果能把语文后进生转化为语文"后劲生",这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和班级来说,都"善莫大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语罚";多暗示,少指责等方式,能够让语文后进生实现向语文"后劲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