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传奇是指用南方音乐演唱的长篇戏曲,其中沈璟和梁辰鱼是苏州籍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吴地婚俗文化的有关内容:男女婚恋的形式与浓郁的江南水乡特点;注重仪礼程序而又简单务实的婚姻态度;珍视自我的价值取向与恋情表述的书卷气息。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注重地域文化与民俗保护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3.
明朝中后期,吴地通俗文坛佳作迭出,在中国古代文学体系中别树一帜,独领风骚.本文以明传奇为例,从吴地地域特色、吴语成分和吴地妇女这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下吴地文化在明传奇中的观照及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初至明中叶的剧坛一直笼罩在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之中,创作与演出严重脱节。沈璟对这种创作风气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注重当行表演、注重语言通俗易晓、富有生活气息的本色理论。本文对沈璟本色理论的内蕴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肯定了沈璟本色理论对纠正明中叶前文词骈俪派的创作风气、使明代戏曲健康发展的功绩,论述了沈球本色理论对晚明戏曲发展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六十种曲》所收录明传奇作品中展现了很多特殊的道姑、尼姑人设,其形象丰富饱满,或是守贞保节,亦或是寻觅真情。内容主要是旦角中途遭遇不幸,被迫投庵出家,最后还俗大团圆结局。剧作家们刻画这些半路出家的道尼形象,与作品本身的剧情发展、当时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以及传奇创作传统有关。这种集体创作道尼形象的意义具有可观性,在社会思潮新变下,剧作家们对道尼形象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理性反思,不仅表现出同情妇女的生命观感,同时站在宗教反讽的角度来传达肯定人欲的主张。通过塑造这些半路投庵的道尼形象,也从侧面透露出女性个性解放新时代的到来,使得“道姑”“尼姑”这类词在明传奇中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科举与女性——以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女性是被科举制度排斥在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但在这样一个科举社会里,她们却也不可避免地与科举产生种种关联.从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中,可以看到一副体现女性生存轨迹的线路图:从被科举隔离,到欲图参与科举,并通过婚姻干预科举,乃至最后因为科举而被忽视、被遗弃.更为重要的是,男性在得到科名后,便可以只享受科名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忘却曾经的折磨,但女性却还是沉浸在诱惑与折磨并存的困惑中,这或许才体现了科举影响下的大众,不论是男性和女性,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戏曲与三农文化——以安徽庐剧考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庐剧的考察与研究,试图从它的流派、流行区域、艺术形式和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与三农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戏曲艺术的生成环境和人文内涵,简单了解庐剧的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庐剧,进而更好地促进庐剧艺术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朱明建朝以来,吴中地区文学思潮的流变较小,文人较少受理学思想的束缚。明前期,吴中文人侧重抒发个人的情思,书写日常生活,讲究诗歌的技巧与文采,至明中后期,又普遍倾向“简远”与“平民化”的审美追求。张瀚虽是杭人,但其深受吴中文化的影响。吴中文学推崇博雅,张瀚诗歌则追求众体兼备、擅用典故的艺术风格;吴中文学讲究性情之真,张瀚诗歌则体现自然之音、直抒己见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
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复杂,简单而笼统地提“促进”或“促退”,都不符合事实,也难以服人。以宋代科举为例,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大体上分为科举考试和科举制度两个级层。前者对文学主要是促退的,后者主要是促进的。层级结构的划分,或可揭示事实真相,避免认识的片面性,以求在科举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它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当下BOBO族的出现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后现代主义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本文结合卡尔维诺的作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元叙事、不确定性、互文性和游戏性等特征,并对后现代语境下现代人的生存境况进行了解析,以探寻后现代主义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提出的“结构第一”的戏曲结构主张是李渔戏曲美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渔戏曲结构论的关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戏曲艺术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第二,戏曲。是完整而有机的整体艺术;第三,戏曲是高度重视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明代乡试录、会试录等科举文献的量化分析,以徽州府为中心,重新探讨该地区科举群体地理分布的历史现象.明代科举制度设计中的地域均衡原则,在府与府之间的录取结果上仍然得到了体现.以学区代替籍贯为基准的统计方法,更有利于观察科举群体地区差异的消长变化.在明代五经分试录取的原则下,地区科举群体分布差异除了经济社会层面上的解释,地区士子的专经化很可能是造成科举群体地理分布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个历史人物形象在史传记载和文学创作中都会有出入,尤其是小说、戏曲为了突出主旨或舞台效果,常常对一些人物形象进行渲染、夸张和变形。在明传奇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严嵩父子作为明代权奸人物的代表,在《鸣凤记》《飞丸记》《遍地锦》和《一捧雪》等传奇作品中都有刻画,虽然大都以史传记载为基础,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特点、突出舞台演出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和虚构。比较严嵩父子形象塑造在史传和明传奇中的不同,不仅可以看出戏曲创作之特色,还可以还原出严嵩父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4.
吴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资源,对现代教育具有多样化的价值,可以为大众提供重要的人文教育基础。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发吴文化,充分利用吴文化资源,以培养幼儿品德为基础,提升幼儿人文素养,并且对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嘉敏 《教师》2020,(6):120-12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构建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的素材。文章以苏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为例,对弘扬吴文化的意义、开发策略和启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格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产生长期重要的影响,大学是创新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文化经典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文化经典阅读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宜通过博览、悦读、师传、践行、使者、办节六种方法让大学生学习文化经典并能知行合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7.
范进中举是一幕精彩的悲喜剧,它向人们展示了科举笼罩下的各种人情:感人的母子情;世俗、虚伪的邻里情:逢场作戏的官场情;变色龙式的亲戚之情。浓重的科举意识无情地侵蚀了人的灵魂,吞没人的良知,异化了人情、人性。通过解读文本,可以使我们对科举的弊端和罪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科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黄滔是唐末闽籍文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人生经历与生活心态亦可为其时闽地文人的缩影。以黄滔24年科举生活中及稍后所创作的诗文为例,对其读书与科举心态加以研究,可以管中窥豹,探究唐末一代闽籍士人之风貌。  相似文献   

19.
唐英戏曲从审美角度而言,处于中国戏曲雅化成糜之末期,俗中藉雅之初期。具有转向性的唐英戏曲,兼俱通俗化与舞台化的转向特征,通过对唐英戏曲的主体观照和对其"承前"的溯源与"启后"的把握,得出观众接受与舞台呈现两个要素必将成为戏曲艺术永葆魅力之基石。  相似文献   

20.
莫子叶 《湖北教育》2023,(11):25-26
<正>新华小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充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将戏曲舞蹈作为研究方向,从分解元素、创设情境、运用道具以及作品编创四个方面,探索戏曲舞蹈进课堂的有效方法,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