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官人     
太史某翁,忘其姓氏,昼卧斋中,忽有小卤簿,出自堂陬(z u)。马大如蛙,人细如指。小仪仗以数十队。一官冠皂纱,着绣襆(f ),乘肩舆,纷纷出门而去。公心异之,窃疑睡眼之讹。顿见一小人返入舍,携一毡包大如拳,竟造床下。白言:“家主人有不腆之仪,敬献太史。”言已,对立,即又不陈其物。少间又自笑曰:“戋(ji n)戋微物,想太史亦无所用,不如即赐小人。”太史颔之。欣然携之而去。后不复见。惜太史中馁,不曾诘所来。āúō译文:有个老太史,白天躺在书斋里看书,忽然看见一支小小的仪仗队从堂屋角落里走出来。仪仗队的马只有青蛙大小,人只有手指头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官场、反腐小说极力书写官场人物在"潜规则"作用下的腐化和蜕变,而作家何申却以其朴实的笔塑造了一位游曳于"潜规则"之外的官人形象,这位官人正直、善良、忍辱负重而又任劳任怨。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主人公与其它官人的不同及蕴涵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官人古来多具妾妇人格,此论自有官场老祖宗的做派为证,不是谁瞎说的。且说唐代诗人朱庆余年轻时赴长安考进土,考前把自己的诗文送给张藉讨教,彼时行话把这种做法叫做“行卷”。那会儿张藉官位不过水部员外郎,但诗名闻于天下,如果有他向主考说几句好话,  相似文献   

4.
中国官人古来多具妾妇人格,此论自有官场老祖宗的做派为证,不是谁瞎说的。且说唐代诗人朱庆余年轻时赴长安考进士,考前把自己的诗文送给张藉讨教,彼时行话把这种做法叫做  相似文献   

5.
“校长不是商人,也不是官人,校长就是校长。”这是全国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校长王振中说的一句话。他还说,校长跟着潮流走是一种错位,如果一个校长不能潜下心来搞教研,而是官不官、商不商,就会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6.
7.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诗学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其诗学的核心观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解读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知人论世”诸概念间的内在理路进行考察,对后世相关诗学实践作进一步的剖析,并试图通过在与西方文艺阐释学的相互观照中进行一次“活化”中国古典诗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律令官人的出身可以分为三类:一为荫位制出身,二为舍人出身,三为贡举一省试出身。其中荫住制结合舍人制是日本律令官人出身的主流。律令官人出身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日本古代政治体制的实态。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刚体转动有关定律及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分析了“弧线球”产生的原因 ,并得到在理想情况下足球在水平面上弧线的半径仅决定于“踢”作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而与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1.
心如死灰是一个去除意欲之心最终怀有自然之心的过程。本文提出通过忘物、忘我、物我两忘三个阶段走向心如死灰的境界,在对三个阶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起于物,最终又走向物,即从忘物到物化。从出生入死到出死入生和佛教涅槃境界有一定相通。最后,一改通常意义上心如死灰是消极概念的看法,分析心如死灰的积极意义,提出其有益于现代人摆脱物欲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忽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忽悠”系列小品的推出,让“忽悠”这个习焉不察的词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忽悠”的初源及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分词属于非谓语动词的一种,是历年来高考的焦点.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笔者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旬式,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自我实现”既是一种修养的规范,也是实现无为管理的崇高理想,而西方“自我实现”基于对人性的终极发展个性的精神,把握人性的最基本层面。中国“自我实现”观体现了理想对现实的间离与超越,具有个人道德修养与价值观相结合的完美愿望。西方“自我实现”观表达了个人对现实的诉求,将宗教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陈珂 《学语文》2006,(4):16-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98年,其时俄国正处在沙星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曾做过医生的契诃夫,以敏锐冷峻的目光解剖了庸碌的生活层面,以从容不迫的节奏开始了他的叙述,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也转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斑竹”、“大虾”、“菜鸟”等,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仅就“菜鸟”一词的来源、组合方式及语汇意义试从仿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奇葩"一词的本义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时下可以指"离奇、怪诞、个性的人或物"。传统的"奇葩"是名词,主要做主、宾语,新潮的"奇葩"在句法功能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2.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太、更"等修饰;3.可以充当谓语。"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流行除了该词本身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人们求新求异和娱乐游戏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质疑问难”浅析许兰英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出。”可见,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有疑了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质疑问难“双边”活动,教...  相似文献   

19.
哲学常识第三课出现了两个“两点论”:第一个是单独的“两点论”,第二个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两点论”。这是哲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应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1.二者的区别首先,二者对应的哲学原理不同。第一个“两点论”是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即事事有  相似文献   

20.
笑声 《江西教育》2005,(7):90-90
日前,在朋友家见到一对从北美回来探亲的年轻夫妇,由于职业习惯,闲聊中谈及那里的学校教育。他们说北美的老师与学生只有年龄、知识、阅历的差异,他们的相处毫无拘谨,可以挽胳膊、搭肩、击掌、像朋友。每个新学年开始,新任老师的第一堂课必是介绍自己——年龄、学历、性趣爱好,生活习惯乃至喜欢的颜色、饮食嗜好、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