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执教者:苏胜全】【教学设想】鉴于《雨巷》特殊的文体,本课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们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力求给学生更多的真切感、参与感、获得感。【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2.把握诗歌情感,探究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人物的动作中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创作背景,把握重点词语和景物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问答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篇目】九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大自然的乐章》中《秋天的雨》(张爱玲)、《雨的四季》(刘湛秋)。【教学目标】1.速读文章,概括语言特点;2.品读语言,赏析语言风格;3.学习写法,抒写心灵感悟。【教学过程】有人说,雨是天空的泪水,大海的叹息。而我觉得,雨更是诗歌的宠儿,情感的精灵。灵动的雨滴寄寓了人们太多的欢欣哀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雨的世界,走进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通过涵泳诵读,比较两首诗歌的创作手法及表达效果。2.感受诗歌意境,理解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及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蕴含着历代先贤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志趣,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会被感动。近期,校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我来讲》栏目想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1.
<正>【单元任务群架构】本单元以“发掘现代诗之美,小诗人初长成”为主题,对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和课外拓展内容进行微调、整合,形成“诵读品味—搜集摘抄—自主创作—合作交流”螺旋上升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读准诗歌,背诵诗歌。2.通过想象画面,读出诗歌韵味。3.了解现代诗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达。4.创作一首短诗。  相似文献   

12.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准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轻重音,读出每一首诗歌特有的情感。2.学习诗歌意象选择与运用方式,分析诗人选择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设置安排意象来表达象征哲理的方法。3.学习品味语言,能抓住诗歌语言交流阅读审美感受,能运用凝练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越中览古》是两首看似很不相关的诗歌,由于备课组课时安排的需要,笔者经过仔细研究,从诗歌绘画美的角度入手,尝试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入手,感悟王维和李白"诗中有画"的绘画美。2.引导学生理解王维诗歌中的禅意和李白诗歌中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意境以及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教学过程】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多种方式朗读背诵,联系生活品读词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2.紧扣写法推敲表达,仿照诗歌进行创编,领悟诗歌的形式和情感。【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走到诗里去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走进了诗歌单元,学习了一组现代诗,并初步了解了诗歌的特点。回顾一下,现代诗有哪些特点呢?(分行书写、形式自由、富有节奏、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等)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随戴望舒一起到雨后的小径上去走一走。(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齐读。)(指导:雨后天晴,会给人以愉悦、舒适的感受,再读读诗题。)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诵诗歌;2.了解作者普希金。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揣摩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2.结合实际生活和阅读积累谈一谈你对诗歌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真谛,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与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2.体会诗中传达出来的人生态度。【学法指导】1.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诗歌;2.搜集"普希金"的相关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3.细细品读诗句,联系自身经历小组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复杂的情感。(重点)2.发挥想象,体悟诗歌意境,比较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难点)【课前准备】朗诵本诗,了解其大意;查阅背景资料,为本诗拟写推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完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我们认识了雄辩君子孟子、志诚君子愚公和刚正君子周亚夫,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