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根谭》为久居山林的明朝隐士洪应明所做,此书涉猎广泛,思想深刻,语言丰富,辞藻秀美,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处理与翻译《菜根谭》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是译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以尤金·奈达对文化的五种分类为依据,通过对比《菜根谭》保罗·怀特译本和周文标译本,分析探讨典籍翻译中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等文化因素的处理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日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墨子》蕴藏着丰富的墨家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墨子》典籍外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西方读者对中国墨家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但其间也存在某些不足。作为文化传播工作者,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墨子》典籍的外译工作,弘扬墨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漫长、英译本众多,近年来仍不断有新译本问世。新西兰汉学家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于2018年3月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同时出版,是海外《孙子兵法》的最新译作;该译本有美国军界高官作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对《孙子兵法》的最新认知;其底本选择颇具严谨性,具有现代性特征;其编排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体现了译者的细致入微和读者意识。但该译本也存在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和对原文理解错误、选词不当、表达不完整、文化特有词汇翻译欠妥等问题。研究包括哈里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能够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与解读,补正其偏差,避免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其译介的主要障碍是中西语言与文化差异。基于图式理论进行《道德经》英译研究,探索中国典籍英译的新思路,提出典籍英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言知识功底,还要抓住"文眼"、"文脉",充分调动认知图式,彰显审美追求,达到解读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的目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意义与审美价值。通过对小说叙述伦理的分析,可以解读其艺术价值的形成机制。《城南旧事》采用了特殊的叙述视角与不可靠叙述策略,但其叙述的不可靠又与读者的伦理阅读相契合,因而具有了非凡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菜根谭》作为中国格言体经典,在外宣中华文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典籍英译中,语境的重构和文化背景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将《菜根谭》的三个译本放置在语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继而得出在典籍英译过程中,构建文化语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肖献军博士的长篇历史小说《湘妃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于历代典籍中关于舜与二妃故事的矛盾记载与舜文化研究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均有其独特的思考与解决方法;同时,作品也具有较高审美价值,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离奇曲折,语言典雅优美,能带给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意味着美术课程内容应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教师可积极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山海经》是古人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审美思维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中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和各式山精海怪的神奇形象描述,极具人文价值与美学价值。这无疑是值得开发成美术课程资源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9.
《左传》作为解读《春秋》,并记录东周早期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研究其中保存的当时的政治语言,既可以看出同时代语言文化的艺术、思想特点,也不难发现其对后世语言表达的影响,乃至后世对《左传》所记录语言表述方式的发展、颠覆。现在,通过对比《左传》与《史记》、《战国策》中所记述的纵横家言论,或能更清晰地体现出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脉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社会环境和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艺术的人文价值正在超越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在技能上的范畴.探索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创作,重要的是发掘其社会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借用剪纸这一最为本土和通俗的传统形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适应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让本土观众在解读剪纸风格的红色作品的时候能跨越技能技巧和形式语言审美上的障碍,通过红色作品反映出红色文化的内在意义和在现实问题上产生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外在形式与内在价值应该充满张力,形式上的韵律与节奏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内容上的意义与情感可以让读者沉浸于其中而物我两忘。这种张力的发掘与体味,就是审美鉴赏;其过程带给审美主体的身心愉悦,就是美感;把这种鉴赏的过程和美感通过语言文字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就是鉴赏性文字的写作。本文试以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对鉴赏性文字的写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绸舞作为中国古典舞中颇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风格,是在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舞蹈艺术的卓越思想和审美意向。长绸舞流传至今,拥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长绸舞的研析,为探寻中国传统舞蹈的意义和价值贡献微薄助力。  相似文献   

14.
翻译范式中的显化是翻译中存在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文化层面的显化现象对《菜根谭》的四个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四个译本在文化层面上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显化范式。译者需要将文化层面的元素呈现给目标语读者,这样才有利于英译中国典籍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纪伯伦的名作《沙与沫》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冰心的传神译笔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这部作品。冰心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是其主体性和创造力的最好体现,冰心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与感受,用心进行翻译,从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艺术审美等角度,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译本风格。文章通过分析《沙与沫》冰心译本的遣词造句与文体风格,探讨译者主体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启发读者思考当代译者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诗经》译本、汪榕培《诗经》译本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境界理论的影响,重视中国古诗的"神韵",并且尝试在译作中重建《诗经》所特有的形式特征,体现出中国译者立足本土文化立场,探索中国典籍翻译理论的文化自觉。两部译本都不局限于接受哪家的观点,而是着力发掘诗篇中根植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诗情画意,表现了《诗经》质朴自然、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书写了《诗经》英译发展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抽象绘画的本土性、民族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抽象绘画的当代性与传统审美有着深刻契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抽象审美意境、人文精神与传统精湛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能从多角度解读中国抽象绘画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并促进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白先勇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相结合,把特定年代中国人的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文化的高度进行审美观照,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思考,使当代中国文学拥有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语言表达形式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为了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传递,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些中国典籍作品在声文、辞气、行文等审美效果方面的损失。补偿是确保中国典籍译品完整传达语言形式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和语言形式生成的外在美感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论语》简洁明快,奇偶相生,文情并茂的美学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论语》英译版本的部分例句,证明合适有效的补偿方法在典籍英译时能在不损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美学特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与原文对等。其补偿法有补偿迁移、整体补偿、增益补偿、文内外注释等。  相似文献   

20.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