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川籍师范生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了解他们对普通话及四川方言的行为倾向、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分析这些倾向和评价对师范生普通话口语能力的影响,提出师范院校在川籍师范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是城市未来的主体,他们对语言的看法和选择往往反映一地语言发展的走向.调查表明,永州市中小学生在与熟人交谈使用方言的比例很高,但在与陌生交谈或谈论较正式的话题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有所提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对普通话有较高的认同感,认为普通话比较“有用”;但对本地方言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依赖.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本地方言的使用依然会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外来人口少,人们的语言生活相对保守导致.  相似文献   

3.
胡戌杰 《考试周刊》2011,(60):29-30
作者对农民工离开家乡前后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外出务工之前农民工的语言比较简单,进武汉务工后农民工使用普通话和家乡话两种语言变体,他们对普通话接受程度很好,对于自己的家乡话在情感上的认同感仍旧很强,但忠诚度不高。作者认为提高农民工语言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普”和“方言”齐头并进是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贵阳学院的师范生生活在普通话和方言并存的双语交际社团内,他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情感制约着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要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扫除方言区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归附动机;针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语音结构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对症下药,进行强化练习以形成新的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语用主体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场景环境以及对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态度的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语用主体使用普通话和方言情况的一些新变化,即:语用主体对语言使用的场景环境区分较为清楚;对使用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较为平和。这些变化反映出了语用主体对语言和谐的潜在的心理期待。这种朦胧的语言和谐意识对促进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方言形成冲击。普通话和方言是共生共荣的语言交流方式,都是汉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推广普通话不能仅仅停留在不消灭方言的层面,更要积极主动地对方言进行保护。本文从语言生态观的视角,论述了保护语言多样性,维护语言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从语言规划的角度对方言保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得知:北方大学生在湖南的语言使用情况,他们大部分时间使用标准普通话,但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南地方普通话或方言的影响。他们认为湖南人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但受当地方言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声调和某些音节上。  相似文献   

8.
邓红华  邓力嘉 《文教资料》2020,(2):12-13,123
语言资源的传承和使用,关键在中小学生身上。中小学生群体语言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汝城县城乡接合区域中小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一是对普通话和家乡话的评价各有不同,说明普通话和家乡话各有优劣,都比较重要;二是对普通话和家乡话的期待程度都较高,对普通话的期待程度稍高于家乡话,说明“推普”效果显著但方言也不会快速消失。  相似文献   

9.
语言态度直接影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并最终影响语言发展方向。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情感认知、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分析辽东半岛庄河市区居民(以下简称“庄河人”)对普通话和庄河话的态度。研究发现,庄河人形成了复合性语言认同,即对庄河话的情感认同高于普通话,而对普通话的价值认同高于庄河话,且社会价值因素是庄河人语言学习倾向的首要因素。但同时庄河人也认为庄河话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且不会为普通话所取代。庄河人的语言态度也是一个多元的价值系统,存在着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重庆两地跨西南地区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语言状况的调查,并运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长语言使用和态度与子女语言使用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普通话是跨区迁移家庭成员的主要使用语言,家乡话在他们的语言使用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他们逐渐意识到四川本地方言的实用价值。随迁子女与其父母语言使用同质性较高,在家庭、公共场所和学校均主要使用普通话。研究还发现,普通话在子女第一语言习得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支持态度密不可分。这同时也启发我们,今后推广普通话可以多考虑从家庭方面入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阳泉高中生对普通话和阳泉方言语言态度的调查问卷,从语言评价、语言使用、语言倾向、语言预测和男女性别差异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阳泉高中生对普通话和阳泉方言的态度。目前的状况是阳泉方言和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语教育背景下,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角度对福建畲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得出,福建畲族大学生对普通话的整体评价较高,更加注重普通话的社会功能.在情感维度方面,对本族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在传承中华文化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中介语负迁移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和普通话不是孤立存在的二元状态,它们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状态,这些中问状态可能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普通话中介语就是由标准普通话、靠近普通话、方言普通话、方言这些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连续体组成的。普通话中介语的迁移,一方面是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是方言不断干扰向普通话靠拢的负迁移。而普通话中介语的负迁移主要来自于方言文化、方言态度以及方言语码转换等方面的影响。抑制普通话中介语负迁移可采取转变语言态度、限制方言使用域、改变学习普通话策略等应对策略,以最终达到向社会语码——普通话正迁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21,(1):118-123
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调查极具现实意义。项目组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564名西部农村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对普通话、家乡话及学校所在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结果发现:(1)农村籍大学生对普通话评价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2)农村籍大学生对家乡话的评价波动较大;(3)农村籍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地方言的态度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态势。在跨度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由单一语言交际者转变为多语交际者。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发展变化的模式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语言社会化、语言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对于语言保护,家庭语域一直是而且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家庭语言政策的视角出发,可以对比出城市和农村家长家庭的语言使用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庭语言选择上,方言的使用有明显差异。根据两个地区语言期望调查,所有的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必须学习普通话,而大多数家长对学习方言和方言保护不太关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就读保山学院的来自滇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积极,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高度认同普通话和英语的有用性和社会地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和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20,(1):76-81
利用能够反映"态度的ABC模型"中三个语言态度成分的11个语言特征,考察泰国北部华人对泰语、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总体来看,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最为积极,对汉语方言的态度最为消极。泰北华人的语言态度受教育媒介语的影响最大:接受单语教育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方言的态度较为消极,汉语普通话不作为教育媒介语的泰北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较为消极,可见接触、学习和使用汉语普通话有利于泰国华人对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马艳丽  杨翠 《考试周刊》2011,(72):39-40
作者通过对楚雄中学生的本地方言和普通话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当地中学生对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都是积极的,于各种原因推普工作还得加强。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学视角看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多样性、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角度来看,方言电视节目有助于保持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能调动民众自觉保护和发展本地语言文化的积极性,方言电视节目是普通话节目的有益补充和调剂,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质量、避免低俗。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 ,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通用性(即实用性 ) ,而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一、普通话的实用功能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其通用范围越广 ,使用的人口越多 ,实用价值就越高。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形式 ,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民族共同语。汉语的方言体系十分复杂 ,各大方言之间难以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