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深度翻译能帮我们解答译本正文无法回答的问题。卫礼贤/贝恩斯的《周易》英译本自出版之日就备受好评,时至今日,Amazon读者评论依旧赞誉声一片。研究认为,这与译者的深度翻译紧密相关。本文对译本深度翻译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发现:1)文本外深度翻译,译者的读者定位对译本接受具有导向性;体例的说明以及附录、索引方便读者使用;将"可理解性"设为翻译目标,极大程度消除了读者困惑;荣格撰写的前言令读者对译本产生极大的兴趣;2)文本内深度翻译,译者强调易学之用,花大量笔墨阐发了易学的哲学与智慧。Amazon网站的读者评论可证明阐发性评论对西方读者产生了现实、现世意义。质言之,文本内、外深度翻译相互补充与照应,共同使译本成为中国典籍英译本中备受欢迎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以“武侠世界”英译网站上《一念永恒》英译本的读者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情感分析与文本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量化与质化分析,从宏观整体与微观特征两方面真实考察该译本在北美的实际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海外读者整体上对《一念永恒》英译本呈正向情感态度,接受效果较好。微观特征情感分析方面,读者对译者、人物纬度的情感评分较高,情节以及叙事次之。海外读者对该译本的接受和喜爱的原因是,读者被小说中的建构的虚拟世界(人物、情节、叙事)以及异质文化所吸引,同时读者在武侠世界网站这一虚拟平台上留言评论自己的感受,与译者直接互动并参与翻译,较强的参与感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些评论重新阐释与传播了该译本,使译本在英语世界产生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副文本概念入手,依托翻译与副文本最新研究视角,就现代科幻小说《三体》译本以及传统经典作品《弟子规》译本的副文本形式进行梳理,讨论并分析译者是如何通过多样的副文本呈现方式构建丰富多元的译本文化理解背景,优化译本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翻译副文本包括内副文本与外副文本,是作者、译者、读者与文本相互联系的纽带。在《文心雕龙》的英译中,副文本有助于客观、清晰、精确、全面地揭示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规范以及翻译边缘领域所包含的翻译现象等各种丰富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借鉴副文本理论,比较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文心雕龙》英译本,可以发现副文本发挥着折射原作价值、彰显翻译思想,满足读者期待、阐释文化价值,提供背景知识,凸显文化语境的作用,引导和影响着译文读者感悟《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房秀娟 《现代语文》2007,(12):76-77
一、语境适应与汉英翻译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非常重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与翻译全过程同在.翻译是原语文本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本读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和信息传播活动,语境适应成为翻译交际活动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副文本是指封面、标题、序言、前言、注释、后记等在文本中连接读者和正文并起协调作用的中介性文本材料。译作的副文本与译者、与译本的外部生产环境和接受机制、与伪翻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林译小说研究的有很多,但却很少有人从副文本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将重点从序跋角度来窥探林译小说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以及文学比较。  相似文献   

8.
副文本对于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在揭示译者翻译思想、提供译者与读者交流平台、探究译本生成和传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鲁迅译作中的副文本因素,从内文本和外围文本方面探讨鲁迅译作传播的原因,指出鲁迅撰写的大量序、跋等文字材料,大量和翻译相关的杂文,出版商的推介,鲁迅本人的崇高地位等要素对鲁迅译作和鲁迅翻译思想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理雅各《大学》英译本中,注释占据了译本的大量篇幅。该译本在形式上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大多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直译,对于原文中的中国特色词语和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译者主要通过注释的形式加以补充呈现。这些注释就是译文之外的副文本,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译者的翻译观,同时也能为读者清扫阅读障碍。本文从厚重翻译的视角出发,研读理雅各《大学》英译本中的副文本,总结其内容和特点,期望能为《大学》英译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解读译本副文本可以获知译本生成的历史细节与译本接受的传播语境.考察<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副文本后发现:中外出版社和研究组织提供的翻译机会和经费支持,保障了译者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罗译本的出版发行;译本质量得益于译者与中外编校人员的合力,而知识渊博的校对者在提高译本质量方面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具有"中国通"或汉学家身份的作序者与评论者起到了权威的导读和独特的推介作用,促进了译本的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各自译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译者采用了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实质是由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或译者意图来决定的,而其理论预设则是功能翻译理论所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12.
伦理观念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其影响.面临两种伦理观念冲突,译者必然在两者中有所选择.本文从中西伦理观念对比视角讨论伦理观念冲突对译者的影响,分析引起译者操纵的原因,并揭示出译者的一个重要职能,即在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即,使译文在译语伦理观念中得以接受.同时指出发展变化后的伦理观念对同一源文本期待新译本的出现,反之,新的译本将会对这种伦理观念及其社会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双关语的结构特征、交际效果及翻译模型,根据文本类型及双关结构与交际效果的对应关系,改编了赖斯的翻译批评框架。从语音、词汇、语义、交际效果维度,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朱生豪及另三位译者的《哈姆雷特》汉译本中的双关语进行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评估。双关语翻译策略的适切性与原文的双关结构特征及其交际意图与功能密切相关。朱译采用音韵补偿、润饰辞藻、纯洁译本、省略译法等再现了双关语作为表情文本的审美价值及其作为感染文本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副文本形式多样,功能各异,是翻译文本的有效补充,对源语文化的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华人哲学家陈荣捷1967年出版了首个《近思录》英文译本,该译本使用了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是译者哲学研究和翻译的深度结合。以副文本为研究切入点,梳理陈荣捷《近思录》译本中的副文本类型及功能,并探究副文本对翻译文化的建构作用,促进朱子理学文化形象的建构和朱子理学在西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明确自身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翻译伦理的约束,既要忠实于原文作者,尽可能重现原文风貌,又要忠诚于委托人和目标读者,力图发掘译作的各种价值。切斯特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翻译的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充当跨文化交际的调停人,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与伦理,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在交际翻译指导下,译者在广告文本翻译中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方面体现出的翻译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广告文体时,应以译入语读者的反应为中心,以劝导广告译文读者购买产品、接受服务为目标,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以实与虚处理、单位转化和译者主体性体现为代表的一系列策略中,以期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本意义具有多元、动态特征。读者受性别年龄、文学素养等因素影响而期待视界各不相同,对于同一文本理解各有千秋,评价自然迥异。译者作为读者,其对于原文的理解与传递同样有赖于其视域,反映在翻译策略方法选择及语言表达等之上;而其对目标读者期待视域的主观推测和理想视域差异的主观判断也使得译本侧重不尽相同。文本、读者及译者三方面原因成为《暮光之城》接力版译本受到不同评价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其对外译介情况受到学界关注,但当前针对《孟子》海外读者评论的专门分类细化研究尚不完善和全面。首先对《孟子》各个译本的传播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中选取传播程度广。接受程度高的译本,通过对读者评论文本的细读分析、语料检索,归纳总结出读者视域中译本评论的外在表现及内在动因。研究发现,《孟子》的成功译介需要从译本研究维度、译效实现维度以及译本推介维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副文本是指用于呈现作品、协调作品和读者关系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材料,是读者进入文本的门槛,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论述译者、出版商与读者的三角关系,检验副文本对译文的操纵性影响,本文以华裔文学《喜福会》为例,从译者序言、书名和封面三个副文本因素说明副文本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进行翻译重构,并结合译文,探究其所传递和凸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