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与情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声音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不仅是表现情感的形式因素,更是创造和构成情感的内容因素。抒情性文学作品由于借助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将内心情感的律动完美地外现为节奏和韵律,形成声情并茂的象征表现,从而使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呈现出音乐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要借助文学作品来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作品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阅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不断丰富自身感情,提升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从而达到学生与教材“文情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从而达到学生与教材"文情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谈“入情”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文学作品。如何上好这些课文,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文学是人学”,人是有感情的,教的人何能不带个“情”字?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以情感染学生是上好文学作品课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记叙文的要素,选人教材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时问这个要素的交代和表述,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真可渭:细枝末节见匠心,不动声色能表情。  相似文献   

7.
一、一种奇怪的文学现象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够存在,能够流传?而这种流传往往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国度,超越民族,是人为的结果,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自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每一部(篇、首)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经历了复杂艰苦的劳动过程,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如殒星一样一闪即逝?或无声无息,毫无社会反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无论怎样有成就的作家,有影响并能传世的作品也只是他全部作品中的小部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作品甚多,饮誉全球,但影响深远、富于生命力的作品也不过《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复活》、《安娜·卡列琳娜》、《战争与和平》以及为数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初级中学学段阅读的要求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等。其中,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目  相似文献   

9.
迁情     
徐呆 《语文知识》2001,(12):46-49
我们在游览古今文学作品的名山时常被一种新奇的修辞之花吸引,这里采撷了几支。①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宋·李觏《乡思》)诗人写游子怀乡,迁怒于遮掩了望乡视线的碧山暮云,山云本无情,此“恨”怎合理?  相似文献   

10.
陈俊 《教书育人》2008,(10):52-53
古往今来,在人类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很多都因为渗透了人类最美好真挚的感情而流传至今。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因为怀惴一份救民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憾天地泣鬼神。无论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是英雄豪杰,它们都用“情”字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我们民族为之骄傲的英魂。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记叙文的要素,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时间这个要素的交代和表述,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真可谓:细枝末节见匠心,不动声色能表情。一、无意之中作暗示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  相似文献   

12.
一『讲课必须「出情」』,这是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因为我们所教的范文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表达。文学作品固然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也包含着作者的炽烈的爱或憎。所以我们的语文课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工具、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外,还必须担负起一个重要的思想感情熏陶的任务,即要充分利用范文的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的是应用文与感情、文采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文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文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文采,写作应用文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王国维称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人间词话》)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意境,为什么特别称赞唐人绝句,把它列为最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最短小精悍的体裁,具有言少意多、语近情遥、韵味无穷而且易记易背易唱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醇美的意境往往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唐人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大多都是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的。怎样才能透过形象感悟作品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思想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必须渗透情感教育,以情激趣,以情导学。一、朗读领悟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浸润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名作如果都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自然会沉醉于文字所塑造出来的优美意境中,并在这沉醉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Ⅱ耒语言,感悟出作品的深刻思想主旨。如教学《白杨礼赞》时,在范读课文前,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在我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生长着一种树,它就是白杨树,这种树极其普通,极其平常,在道路旁,在田野边,我们随处可见,请问我们在看见了这种树时有没有什么感想,瞬间有没有触动过你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散文《白杨礼赞》,看看作者在猛然看到这种树时有了怎样的感想,白杨树挑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唤起了我的朗读激情。我的范读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教室里鸦雀无声,虽然还没有深入地分析课文,但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已经从课本上站立起来了。这为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感情,体味白杨树的像征意义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晚明是一个奇特的时期,解读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阅读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叙事文学作品。相关作品的资料整理、文化解读,国内各种专著已经很多了,黄卫总教授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是表达作品主题和思想内容的关键,但次要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吴趼人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情变》中的次要人物形象形色各异丰富多彩,在表达主题意蕴和完善作品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洪团 《文教资料》2008,(8):128-129
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一首令人心神陶醉的抒情乐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则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融的有效对话平台.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如果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语文知识点的条条框框中,那么,作品本身包含的人性美势必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高中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中语文试验课本也加大了文学鉴赏力度 ,高二年级全部选录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教学中如何使《大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采用了“入境·入情·入理”的三层次教学法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入境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情与境相结合的典范 ,作品的主题通过特定的情景来表现 ,因境生情 ,情境交融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首先要“登山”、“观海” ,就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  相似文献   

20.
父爱如山是我们在谈论有关父爱话题时常用的词,用来形容父爱的深沉,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的父爱是中国式父爱的缩影。范老师由《背影》中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又由父亲想到了如今的人情淡薄。从文学作品中,他读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通过回忆父亲的背影,他觉得,如今的教育,应该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