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元对话,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本解读逐渐趋向认同,继而与作者乃至编者达成共鸣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对话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对话。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其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多元对话,应重在通过生本、师生乃至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从中领略阅读的风景,继而有效推促阅读教学走向精彩。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还强调,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多元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以便有效推促学生进行内化,推促课堂精彩生成。笔者结合实际,浅析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以供参考。一、借助朗读吟诵,对话文本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换句话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自己读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让学生多朗读吟诵,一遍不行,就两遍、  相似文献   

3.
孙绍振教授曾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但现在的散文教学,往往少了情感的张力,少了感人的力量,缺失了审美意韵。教散文,离不开情感二字。而要使课堂具有情感张力,只有师生与作者、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多元对话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汇聚成河,不断撞击,从而汹涌澎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谨以《亡人逸事》一课为例来谈通过多元对话方式展开散文的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课堂最活跃的主体,是主动性最强的因素,文本是一种客观性最强的因素。学生要完成与文本的对话,需要教师和教科书编者做中介;相对于教科书编者的固定性来说,教师以引导为中介手段更具有灵活性。一、深入文本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前提是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展示自己与文本对话的经验和收获,吸引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文本深处进发,主动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其实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当前,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在课堂上积极尝试,这也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给当前语文沉闷课堂注人活力。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很多课堂虽有对话,但效果却不佳,大多流于形式。这与生本课堂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阅读教学中师生多元对话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但这多重对话并非平列关系,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其核心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课堂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常常处于隐性状态;而其他对话特别是师生间、生生问的对话则呈显性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主导对话中采取有效机制,使外显性对话始终针对着、围绕着内隐性对话而展开,搭建学生与文体对话的心理平台,促进并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真正对话。  相似文献   

7.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里的对话,前提是解读。解读文本是备好课的前提,只有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才有可能把文本中静止的内涵转化为教师的理解,并借助适当的教具或者方法在课堂中展示出来,以自己的解读来影响学生的解读,以便形成共鸣,达到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的深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认为语文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的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的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细细推敲新课标提出的多重对话,突出的是两个中心.一是学生,一是文本。无论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编者对话,都必须是基于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自我建构才能真正发挥效应。而无论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还是编者与文本的对话,其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永芳 《学子》2015,(6):38
语文课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主要任务是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本质要义是通过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达成阅读的终极目的。但这种对话,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它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教师与编者的对话。但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反映出来,对话的中心人必须是每一个学生。只有激  相似文献   

11.
肖培东 《湖北教育》2022,(12):37-39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对话的对象主要有师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本身。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发展阅读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教师将动态交互的“课堂对话”组织起来,采取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锻炼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没有对话,就没有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明确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现代教学对话理念下,阅读教学中至少应该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对话: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教师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编者与文本的对话等。那么,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这一时代要求面前,现代教学对话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文学课堂阅读教学的整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记叙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的话,那么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考查便是学生与文本、出题者之间的对话.然而这种对话又与文本学习中的对话不同.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的,是开放性认同解读.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自由地与文本、与作者做最直接的对话,体会文本的内涵.老师也可以从自身的阅历与积累出发,引领学生展开更深层的对话.考场对话则不同,主要是揣摩作者的创作心路,了解创作旨意,体会创作情感,品味文字之美.考场上的"对话"有两次:一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是做题者与文本对话之后,由出卷老师拟出话题的对话,是一种封闭性认同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堂动态生成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15.
陆燕 《新疆教育》2012,(23):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和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师生和文本、编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不断开展课堂对话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对话情境呢?1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让学生和文本有效对话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创作出来的,但是读者在朗读作品的过程中对于艺术形象在脑海中进行了二次加工,赋予了艺术形象以新的意义。不同的读者因为其知识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个性化的理解。郑国民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建立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进行互动的精神敞开,从而使对话各方思维碰撞、心灵交融、心智启迪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对话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对话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进行互动的精神敞开,从而使对话各方思维碰撞、心灵交融、心智启迪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对话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对话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感悟、体验、质疑与判断.所以,教师必须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其实,由一篇篇具体的课文组成的文本,不仅仅是客观事物,更是像对话中的一个人,就像一个“你”一样在自身说话。这是因为,一篇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阅读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间接对话,或者说是和作者进行的一种心灵对话。作者求之以知音,读者求之以会意,双方同时臻于一种新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因此,文本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读者通过文本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同时代的其他人乃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进行对话,通过文本与历史和未来对话。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不同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开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读者,与文本的对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编者、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和老师、编者、文本的对话。要完成这些对话,老师就必须尊重文本、认真研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心思和编者的用意,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表明教者的立场,把握学生的思想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