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来以诗人身份出现在文坛,在小说写作中同样有诗人的敏感纤细,他以诗意化的写作状态和对民间文化生命本质的深刻体验,通过敏锐的感官外化,叙述视角的转换,书写自己对于东方文化、东方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诗意的栖居,源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在柔媚的湛蓝中》:"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第一次提出了人如何诗意的生存的命题,这也是当下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艺术拷问。作为一位在艺术上的栖居者,一位现当代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任传文在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和对油画语言与形式的探索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任传文的绘画完美地诠释了如何运用油画语言与形式来贯彻东方美学的意象法则,使其绘画具有东方诗意的美学价值。从而实现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3.
以四位英美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中国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所塑造的四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揭露西方女性的中国想像重复了东方主义话语,把中国建构成美丽的东方和邪恶的东方两个矛盾的意象。西方女性的中国叙事反映了性别与种族的矛盾关系,女性东方话语作为东方主义话语中一个异质性的子话语,既挑战又巩固了男性东方主义话语。同时,这些作家通过对中国他者的想像完成了女性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德国诗人,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文阐述歌德钻研东方文学中的阿拉伯文学、印度文学、中国文学和波斯文学,编写12卷本的诗集《西方诗人的东方诗作》,尤其是他循着波斯诗人哈菲兹的足迹,创作哈菲兹式哲理诗,详细叙述他的人生观、宗教观和宇宙观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后殖民语境中再现真实中国的思想根源.同时,阐述了东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揭示了超越东方主义需要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要挣脱东方主义的桎梏,就必须具备回归历史客观现实的有意识纠正.  相似文献   

7.
美学家宗白华博采古今,融贯中西,在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卓识独具,成绩辉煌.著名论著《美学散步》犹如美学界一盏璀璨的明珠,给人以濛濛春雨,诗意般的美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以万般的向往和追逐,不由得令人对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思想肃然起敬,甚为叹服.  相似文献   

8.
东方美学和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和艺术形态。长期以来,我们以西方美学原理来阐释中国书法,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而以东方美学来观照中国书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中国书法置于东方美学的语境中,试图从中国书法的审美取向、书法的语言、书法创作、书法接受、书论的言说方式等入手,具体分析东方审美观和东方美学的象征性、强烈的主体性和情感性、直觉体验性、诗性的理论言说等特点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提出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肯定,又为东方国家(俄国、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是这一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模式"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二者的相互作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0.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东方主义俯视东方、凝视东方,使得东方主义去东方化。在这一去东方化过程中,中国文化遭遇深刻的身份危机。为应对东方主义的文化偏见,后东方主义的文化理念和实践势在必行。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战略的提出,使中国书法文化世界化成为可能,而强化书法的中国文化身份、积累书法创作的艺术经验、在海内外全方位践行文化书法理念、大力培养书法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使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在东方主义领域,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代表着文明、进步和理性,而真正的东方代表着野蛮、落后和感性,处于沉默、被边缘化和被叙述的地位,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庞德诗学理论的建构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其巅峰之作<诗章>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中国风景".本文拟以庞德诗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汉字结构在庞德诗学建构中的影像,以此质疑、颠覆东方主义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学探幽》是一部研究东方文学的专著。如何进行东方文学的研究, 这本身就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此书主要采用了纵横比较的分析方法, 多方寻找观照点:第一,从西方文学中寻找观照点,以东方为主体,以西方为观照,从而开阔了东方文学的研究视野;第二, 从东方文学自身中寻找观照点, 文化背景大致相同的东方各民族文学, 通过相互观照比较, 更凸显其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的创作模式; 第三, 从中国文学中寻找观照点, 这是中国学者研究东方文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东方文学的探讨具有开拓性和重要意义。作者对多个问题的探讨, 见解深刻而独到, 令人折服, 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代美术的影响的同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对西方影响。有的西方学者称这种影响是,“东方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在184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4.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一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国家,表现基督救世的宗教人物画一直是其重要的绘画题材,而在东方,中国人由于受老庄哲理的教化,很早就游目骋怀于自然山水之间,将浓浓的一腔诗情画意化作意味幽远的山水诗画。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谢灵运在山水诗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唐代以后,涌现出一大批描绘自然景致的山水诗人,王维、韦应物、柳宗元即此中高手,其中王维融诗意画趣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开中国南宗画之先,明代的董其昌对王维推崇备至,称其为南宗画之开山祖师。南宗画亦称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的一个流派。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的民族殖民地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东方和东方革命.他把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中,把民族与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作为推进世界革命新战略的重心和世界革命运动的重要支援力量.提出了“不要忘记东方”等口号,以此指导了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国际共运实践,帮助和扶持了东方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东方巨人,有人说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总设计师。他以东方的睿智、魅力和儒雅,扮演着“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的角色。他能在与撒切尔夫人波澜迭起的较量中当仁不让:“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在大洋彼岸那片曾经傲慢的土地上掀起一股强劲的“邓小平旋风”;当他重回塞纳河畔,聆听那熟悉的波涛声时,不禁感叹时光流逝的飞速——中国发展得慢了,但崛起的中国仍旧让那块大洲的公民惊呼:“小心,中国来了!”  相似文献   

19.
东方哲学由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伊斯兰哲学、日本哲学及其他东亚国家哲学共同组成。东方哲学的基本思想包括世界具有物质性,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心物非一非异性。内容广博多样、与宗教联系密切、注重人生的探究、具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倾向是东方哲学的主要特点。东方哲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关乎到人类哲学、东方国家、东方人民的发展,因而对东方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东方哲学蕴含的基本思想、自身特点、研究意义着手,来试析东方哲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东方外交史极为重要,因为西方始终误解或忽略东方,而这可以成为东西方冲突的根源.20世纪发生在亚洲的三场战争以及现今中美之间的抗衡都证实了这一点.对中国、亚洲的研究从来就被各种西方观点所主导,它们经常误解、误释中国或亚洲之价值观和外交方式,甚至否认其存在和独特性.实际上,虽然亚洲国家各有独自的文化、传统和外交,但共享某些与西方观念决然不同的理念.东方智慧以一种整体的、真正的全球观来看待国际关系,而西方一神教之信仰持有西方中心观,其本质以二元论为特点.中国人的和谐理念以及坚信道德力量的信念,是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大一统之理念密切相连的.这种深深根植在中国知识政治精英心中的理念和信念,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是缺失的,所以它们可以是对西方强权政治的补充或取代.为此,提倡对东方文化与东方外交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和了解,以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