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说:“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具备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作文就是鼓励小学生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在小学阶段,我们应不断推进小学生个性作文,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拓宽个性作文的天地,并借此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篇习作都是不同心灵发出的声音,如果均用统一的框框、模子去套,那么学生的习作势必模式化、机械化。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的习作评改只有走向"个性化",方能让孩子们自由抒写童真、童趣,不失童心、真情。一、尊重"错误",点石成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习作中错漏难免,可我们老师却常常习惯于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惯  相似文献   

4.
小学习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述思想情感,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习作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的综合运用。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陈旧,局限于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方法落后,形式呆板,违反了认识的规律,致使学生个性压抑,视野狭窄,思维封闭,写出的习作往往构思雷同,千篇一律,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学生大部分时间与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对生活缺乏真切的体验。再加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对写作的结构、用词、开头和结尾都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人云亦云,丧失个性,了无生气,导致“人文背离”,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这就明显地偏离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学生大部分时间与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生活缺乏真切的体验,再加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对写作的结构、用词、开头和结尾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从而丧失个性,  相似文献   

7.
何慧杰  范亚华 《文教资料》2005,(36):151-152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更加人性化, 更加个性化。本文认为要实施个性化写作,就需要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扣合作文与生活联系等方面下功夫。提倡、鼓励学生写活动作文、心语作文、自由作文、创意写作。  相似文献   

8.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一、挣脱模式的束缚,不落俗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可以从教材中借鉴习作的思路或技巧,但更重要的并不是形式,而是语言和思想,不要让僵化的模式俗了文章,让孩子进入"敢想敢说却不敢写","手"与"心"严重分离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个性是求异。而异的真谛就是求真务实。学生本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写出的文章也就带有个性的情调。习作是学生个性的思想创作。他们根据在社会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体验,用书面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新的课程标准在作文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习作中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使个性大放异彩。只有千千万万学生的真才会有异彩纷呈的文章。若能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读书中积累语言,训练中学以致用,习作中抒发真情,才会使个性的火花得以迸发、升华。文章才会有淳美、质朴的韵味;有和谐、自然的情趣;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按照人本的观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应是最具个性,最需独立情感投入,最能体现人本精神的教学。因此,加速习作个性化进程,乃是当前迅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习作个性化的基础:要源于生活 眼下学生作文内容千人一面,习作素材雷同现象严重,其重要原因是缺少丰富的习作素材。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以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个性,是指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新课程理念倡导个性化教学.其中个性化教学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个性就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教师。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促进教学。但个性的特点如果发挥不当。就可能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以致神经紧张,干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小学课堂习作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才是习作教学的目的。个性化习作指导和训练,是习作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  相似文献   

15.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成了教育界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各界也都把教育问题集中到"兴趣"这一点上。尤其是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张扬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要重写“实”,写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做到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还要不拘形式地写想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地翱翔;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他们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相似文献   

18.
19.
李如燕 《天津教育》2023,(32):144-146
<正>开展个性化习作能力培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由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培养目标和思路展开论述,围绕学生习作立意能力培养、选材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一、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培养目标在习作教学中,个性化习作能力培养逐渐成为习作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学生的习作教学提出不拘形式、新奇、新鲜感等要求,而这些要求本质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习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表达的空间,提高其个性化习作能力。为此,在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