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提出《凌云泗城壮族巫调》英译应遵循三个原则:忠于巫调的艺术本原;侧重译文的文化转向;兼顾译文的旅游效应。  相似文献   

2.
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聚居地之一,而壮族文化中,巫调最具特色,所以广西凌云,是我国壮族巫调最多也最为丰富的地区。壮族巫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我国壮族民族的特色之一,对于巫调的研究,关系到巫调的长久发展,更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针对广西凌云壮族巫调的研究是我国相关理论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跨国交流和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今天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壮族巫调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国际。同时,国外学者对于壮族巫调的兴趣不断提升,也迫切需要壮族巫调的跨国传播。面对这样的情况,壮族巫调的英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以凌云泗城的巫调为核心,对我国壮族民族的巫调做了精细研究,是整个国际上研究巫调的瑰宝,因此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凌云泗城壮族巫调》的英译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壮族巫信仰的历史渊源——壮族巫信仰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信仰是中外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形式,壮语对通灵巫师有多种称谓,灵魂信仰是巫信仰产生的前提,壮族通灵巫师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5.
6.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在权力距离、个人本位与国家本位、竞争与分享、求变与求稳等文化维度下,中美两国的教育存在巨大差异。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不同的文化维度,对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典型代表的中美小学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负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又可以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婆信仰是广西壮族中的一种民间信仰。通过对壮族花婆信仰的解读及其物质表现形式的考察,探寻花婆信仰在壮族民间社会中所起的现实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化的多元性。多元化主义坚持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廉政信仰教育是加强高校廉政建设的基础。而在当前我国的部分高校中,由于受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及社会亚文化的影响、加之制度建设的缺失,使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廉政信仰教育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应把马克思主义廉政信仰教育与消弥高校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公权力约束结合起来,以推进我国的高校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黑衣壮族群文化发展及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全球化"现象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对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黑衣壮族群作为壮族的一支,地处偏远,但依然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黑衣壮文化在现代社会及全球化趋势中发生了深刻改变,其文化认同也因此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但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大国的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旅游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对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模式、以及诸多矛盾进行分析,引导文化旅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挥文化强国与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战略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中西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不仅是为了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更是解读和揭示"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趋势。这对于全球化的今天聚焦中西文化、寻找人类发展共性、实现跨文化交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佛系文化是最近流行起来的青年亚文化之一,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高校中的佛系青年具有低欲望、价值观模糊和自我麻痹等特点,需要从外部建构和内部生成两方面疏解其背后隐含的矛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包括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改革学校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心理干预平台等,帮助佛系大学生找回理想追求、学会自我关怀。信仰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要全面把握信仰生成的内在规律,又要深入到教育主体的内心世界制定靶向明确的培育方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对PLC的研究证明了其对于教师的知识认知、教学合作以及教师创新精神与反思能力的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PLC视域下西方发达国家教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在于:以PLC为核心确立学校的共同愿景;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权;加强自然合作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师德理论七个方面的精华:重师德,严其选;德才兼备.做个"通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识渊博,教学有方.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师德理论对当今师德建设在思想、组织、制度及教师自我教育方面的六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政府提倡各族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并发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系统,以助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新加坡这一思想可以说始终贯穿在学校德育的发展中,面对多元文化的现实,新加坡中小学制定了多层次的学校德育目标,多元统一的内容及相适应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师德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师德理论七个方面的精华:重师德,严其选;德才兼备,做个“通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识渊博,教学有方。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师德理论对当今师德建设在思想、组织、制度及教师自我教育方面的六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壮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原始宗教保护森林,保护古树林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其他许多文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文山壮族的“那文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