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部文艺是西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层次、多侧面反映址活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并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在西部迅速腾飞。 文艺工作者是思想的启蒙者,要使西部人的思想解放,先要做到文艺工作者白身的思想解放,观念的更新,才能写出别具匠心的优秀作品,解放西部人之思想,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孔子的文艺观点:一、文艺对社会政治生活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二、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不以文去质,又不要有质无文。三、文艺作品要再现生活并要适度表达感情。四、在文艺批评上,他把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结合起来,推崇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论述邓小平的文艺批评观,要与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从宏观中去把握。邓小平的文艺批评观,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文艺批评标准,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的完善和发展;邓小平提出文艺作品的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意义重大。强调文艺批评的建设性是其文艺批评观的基本特色;他还指出文艺批评应实行艺术民主和以防“左”为主。邓小平有句名言:“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这就是邓小平文艺批评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文艺作品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引领的天然优势。大力发挥文艺作品中的爱国主义价值引导优势,要科学处理好严重同质化与创新需求、表达空心化与现实聚焦、出版数量与知识增量、娱乐化倾向与舆论引导的四重逻辑矛盾。有效实现文艺作品中爱国主义的价值引导,应通过精心选择符号意象来隐喻文艺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深刻内涵,运用媒介技术重塑文艺作品爱国主义传播矩阵,借助长效机制增强文艺作品与爱国主义融合性,以“通感”“移情”方式增强文艺作品的爱国主义感召力,用故事化叙事方法构建文艺作品爱国主义生活“美”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流行,青年学生愈加容易接触纷繁芜杂的信息。青年学生对文艺的热爱和追崇使其容易受到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的影响,笔者在梳理文艺界存在的负面现象基础上,研究其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美,能使受教育者丰富知识,涵养美德。文艺作品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创设审美情境,品味语言美,挖掘形象美。科普作品中的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现象的奥妙美和科学精神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讲话》中说,文艺工作者只有转变立场、思想和感情,才能创作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丁玲和周立波的创作实践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可从创作理论的研究中找到内在的、深刻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讲话》已发表50周年了,《讲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讲话》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最完整、最彻底地解决了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为了很好实践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毛泽东特别重视创作主体的作用。要求“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  相似文献   

10.
庄子在《天道篇》里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刻意篇》里又说:“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可见,在庄子看来,朴素、澹然就是美,并且在一切美之上,是美的最高境界。虽然《天道篇》《刻意篇》所体现的审美观,主要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但庄子对文学艺术的评论也贯穿着这样的观点。他以朴素来要求文艺创作,评价文艺作品的高下,并由此而接触到了文艺的某些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公认现实美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对象 ,分歧主要产生在丑与文艺的关系方面。早先人们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现实丑能否作为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 ,现在人们则把重点转向了追问文艺作品为什么要表现丑 ,或者说丑在文艺作品中有什么价值。众所周知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审美关系上来把握社会生活的 ,它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这一点必然会深刻地制约和影响文艺作品对现实丑的反映。因此 ,要想对上述问题做出有效的解答 ,就不能置文艺的审美之维于不顾 ,而去孤立地就丑言丑…  相似文献   

12.
"成人"的境界就是礼与情浑圆地存在于个体之中,从而实现人自由而又高雅的存在,这是孔子为我们诲示的通过努力可以企及的美好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状态在文艺作品中有着最本真的体现,文艺作品首先要帮助人们感受到原本沉寂在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进而通过引导与启发实现"理"的自觉,最终实现"成人"。文章认为孔子提出文艺作品要尽善尽美,但形式的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通过善的内容实现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尽善尽美"同时也是孔子对人格的美学观照。  相似文献   

13.
构思,是作者在孕育和创作文艺作品时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构思这种思维活动的全过程都贯穿着作者的美感体验;既然如此,我们理应对构思提出一定的审美要求。这些要求要能够体现构思的目的所在,体现构思的内蕴与构思的基本技巧与规律。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构思的审美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知识卡片     
类别:创造能力与美育作者:(苏)列·斯托洛维奇摘录书名:《审美价值的本质》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不仅使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位定向,培养人的审美理想、情感和趣味,提供人们仿效或鞭挞、嘲讽的美或丑的对象,而且在于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自然,美的社会制度、美的生活、美的文艺作品和产品等的能力。列·斯托洛维奇说:“审美教育之所以促进一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之所以富有美的魅力,美的价值,能美化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合乎美的规律的创造,它自身具有美的特质与属性.这种特质、属性,是融合、体现于其内容和形式之中的.因此,要提高文艺作品的水平,就必须从作品的各个部位、各种形象、各种因素中尽可能熔铸与强化作品的美.这,当然既不是指把事物丑的质硬纂改成美的质,也不是要文艺作品排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张蕴 《陕西教育》2008,(6):78-78
一、音乐是美育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美育能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艺作品属于文艺作品范畴,其赏析要使艺术欣赏与科学分析 相结合,要使体验艺术美感与接受科学知识相结合,从感悟、理解科学之美到亲近 掌握科学之理。作为教师,应注重通过赏析科学文艺作品的科学性、文学性和思 想性,尤其是有效呈现这三性结合的作品整体形象来引导孩子科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吴小东 《现代语文》2011,(1):153-153
美是一门学问,称为美学,它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社会现象中的美、文艺作品中的美等等。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古代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对美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迄今二十年来,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对它进行了认真学习、热烈研讨、努力运用,创造出了一批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光辉灿烂的文艺作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两革结合”创作方法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古代文艺遗产中“相结合”(注)的现象;如何看待“两革结合”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如何掌握和运用“两革结合”创作方法等等,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近年来,“四人帮”毒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