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是人写的。作者有“性别”,作品也一定有“性别”。《红楼梦》因为展示了“大观园”的女儿世界,让人怀疑曹雪芹的“男性精神”。我却坚信:《红楼梦》的艺术视角是充分男性化的。石头是人,是心,是性,是折射“男性精神”的艺术隐喻。《红楼梦》留下的,仅仅是没有男性偏见的对女性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欲望的对象的女性形象,并有意模糊和将女性角色置于小说的背景以突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被客体化的地位;凸显男性形象,使众多的男性形象突出为张狂、喧嚣的欲望的主体,使之与模糊的女性形象成对照。通过戏仿和夸张的手法,卡特有意使文本中女性和男性形象都脱离了真实自然的人的形象,从而颠覆了父权制文化中的两性身份。  相似文献   

3.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雨里的猫》:女性境遇的一个重要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硬汉到男性沙主义猪猡,从女权主义到有同性恋倾向的作家,海明威在美国评论界不停地变换着“面孔”。这促使我们对海明威的作品进行重读。《雨里的猫》是海明威创作中以女性为主体、对女性表现得最为细腻最有感染力的一篇,其中隐含着海明威对女性的理解和态度。“雨里的猫”不仅是这篇作品中女性境遇的隐喻,而且是他初期作品中女性们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当代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池莉,用她细腻敏感的眼光,用她那管”还原生活”的笔,通过《烦恼人生》、《来来往往》、《有了快感你就喊》等3部作品,揭示了以印家厚、康伟业、卞容大为代表的中年男性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他们陷于困顿、不断追寻、最终解脱的精神历程。并通过对这3部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分析,进一步解读了池莉笔下男性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马迎珺 《文教资料》2010,(11):22-23
本文通过《小武》、《小山回家》、《站台》等几部作品阐释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贾樟柯电影中男女形象的比较;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艾。  相似文献   

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茨威格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不经意间也表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思想。但茨威格终究是受父权制影响较深的男性作家,对他来说,女性依然是他观望的对象,是"他者",女性依然是失语的。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可从作品中看到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在《白鹿原》中,朱先生和白灵的形象差距很大,但他们都是“白鹿”的象征,这是作品的一个裂痕.结合作品周边材料分析可以看出,这个表面的裂痕恰好体现了《白鹿原》与20世纪80年代“人的文学”话语谱系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林斤澜在他的“矮凳桥系列小说”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在《丫头她妈》中,批判了父权制文化将女性“他者化”的现象,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构筑起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和谐融通的美好图景,展示出作家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青草在歌唱》中的主要男性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深深被父权制思想所影响的他们在生活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揭示了父权制的控制理论正是他们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灵感女孩》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延续了之前作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思辨,融合了多种畅销书的因素,成为又一本畅销作品,身为二代美籍华人作家,骨子里还有着中国人固有的东方思维,其作品中对于东方文化的思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狡诈、懒惰、落后、刻板的认知。其中塑造的两个白人形象,更是颠覆了白人男性光辉高大的形象,让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兔和猫》是鲁迅一篇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本文认为,作品具有十分深刻 的象征意蕴:通过作品中人对兔和猫的不同情感、态度,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于生命的深刻 思考和是非分明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批评家高举“政治标准第一”的旗帜,以性政治为批评核心,揭露各种文化形态中隐藏的男性罗格斯中心。本文试图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从女性的立场,阅读《水浒》中的几位妖妇形象,分析隐藏在她们背后的父权制男性中心主义,揭示《水浒》作者观念中落后、腐朽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带“缺陷性”的男性形象,他们懦弱、自私、缺乏责任、不敢担当,是女性拯救和保护的对象。这类男性形象的反复出现,是与作家内心深处的创伤经验有密切联系的,实际上表达了作家对男性世界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维莱特》是夏洛特·勃朗特继《简·爱》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维莱特》小说中两种“看”的模式,指出宗教信仰的男性特征,揭示小说对父权制的批判以及女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是蜚名海外的日本作家之一。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说服力的超现实幻境让他的作品闻名遐迩。然而,他最出名的小说还是《海边的卡夫卡》,该作品围绕两个人物展开:为了逃避可怕的父亲强加的恋母情结而离家出走的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以及可以和猫交流的老年“呆子”中田聪。两个人各自展开了自己的旅途,他们从无交集,但他们的命运最终却纠缠在一起。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相似文献   

20.
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笔下的《紫色》中的索菲娅是一个敢于与男权、种族偏见斗争的女英雄形象;理查赖特的作品《土生子》中的别格通过暴力表现他对白人的抗争。他们一个表现出了积极的斗争意识,另一个则表现出仇恨的、恐惧的、扭曲的斗争意识。通过对两部黑人主题的作品中人物的分析挖掘他们的斗争意识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