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一个汉字,一个艺术载体;一个词语,一个有声有色的艺术形象;一篇文章,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空间:"语文"二字,乃是诗性的字眼,语文教学,理应为诗性的教学。诗性,激发我们内心的真情与性灵,唤起我们心底真、善、美的感情,引导我们走进语文世界去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激励我们去联想、去发现、去探寻。  相似文献   

2.
诗性教育的源头、本初意义和实践途径“诗性”一词,一般认为源于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我们所倡导和着重贯彻的诗性教育,不是海氏理论简单的搬用,它源于本土,是承续百年办新学以来学校自身发展的轨迹,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深层解读后的大彻大悟。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闪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这是一种很文化的描述,它形象地说明了语文并非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是具有诗性物质的,即“诗性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一直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立足于语文学科所要掌握的知识,其价值取向是能力的,教学特征是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是知性语文.而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价值取向是人文的,教学特征是情感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体验的,是诗性语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是知性和诗性的完美结合,知性语文完全可以进行诗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张凯  程超平 《文教资料》2006,(20):136-137
从语文本体论来说,语文与思想、语文与情感、语文与生命、语文与文化是分离不开的综合体,即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思想的符号、生命的形式、文化的构成。所以,有的学者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诸如“生活语文”“文化语文”“生命语文”等概念,认为情感与思想、生活与生命是语文的根基;也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对语文作了这样的描述:语文是什么?语文是闪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这是一种很文学化的描述,它形象地说明语文并非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是具有诗性特质的,即“诗性语文”。如果舍弃了这种“诗性”,也就失去了“语文味”而不成为语文。  相似文献   

6.
汪峰 《考试周刊》2013,(77):34-35
动物依赖本能生存,饿了就觅食,困了就睡觉,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生的烦恼和死的恐惧,没有关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忧虑、苦闷、悔恨、孤寂、失望……这一切恰恰是人的宿命.人是唯一会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动物,这种思考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个体生命是那样短暂而艰难,又是那么虚幻和荒诞.我是谁?为什么要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把我扔进这个世界,又在一个不可期的将来把我抛出这个世界?活着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找不到理由,那么它就会成为死亡的理由.任何事物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人才会赋予它意义,人的存在也是这样的.诗人的存在就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价值,诗歌所捍卫的正是人的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类为什么需要诗歌?说到底就是为生命寻找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真可谓诗海浩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只有还原文本语言文字中的想象、情感、象征和隐喻,打开概念和逻辑的坚壳,把我们先民的生命感觉和灵魂智慧放进去,触及文本内在的、原有的血肉和情感,才能焕发出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中指出:语言与神话同属一母所生,原初的语言和神话一样,都是一种隐喻思维,都具有先于逻辑的以情感为基质的原初表现功能。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激情中深信不疑地看见了“夜和/失明的野蘑/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教师却用冷静而平庸的口吻说这是“拟人”手法,把现实世界的生活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等抽象思维规律等同于文本自身的规律,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原初诗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真可谓诗海浩瀚.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让中学生走进诗歌,并把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使语文教学带上一层诗性的光辉,就一定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学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南京有一个孩子,双目失明,然而他迷上了文学。下岗的母亲没钱,只得到旧书摊上“淘”书读给他听,读着读着,孩子有了自己的文学感觉,开始写诗。他有三个心愿:看海,见见自己资助的失学儿童,出一本自己的诗集。前两个已实现.如今他正为了实现第三个梦,每天拿着盲人字板和笔,一针一针地扎着他的诗……  相似文献   

13.
以前,在笔者上中学的那个时代,教学目标好只是作为教师备课时的一个参照,一般不会出现在课堂之上。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又发生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师习惯在导入课堂以后展示出教学目标,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目标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相似文献   

14.
彭文文 《教师》2013,(7):55-55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也告诫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课外积累。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积累呢?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出了"课前展示"这一引导、督促、强化学生进行课外积累的方法。所谓课前展示,简单说就是利用语文课最初的三到五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入文性的统一。”由此可见,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构筑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教学中,必须落实语言学习运用训练,通过多种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享,使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岁末,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武汉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语文本体教学展示报告会”在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五个省市的1300余名语文教师顶着凛冽的寒风参加了这次大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在开幕辞中说:“语文本体教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实验。近十年来的实验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实验效果令人鼓舞。这次展示报告活动,对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本体教学创建者、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作了主题报告,他从“破”与“立”的角度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要转变学生角色,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会的新知识,交流、探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爱学习、会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