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亚平 《语文天地》2012,(22):35-36
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或者不解读课文只顾改变教学形式,或者从应试角度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结果都让语文学习少了很多乐趣。翻开课本,有很多课文值得反复品味。课文学习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借此夯实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掌握阅  相似文献   

2.
胡兰 《福建教育》2008,(6):20-22
语文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养就是解读教材的能力。但是,面对文本解读,许多语文教师迷信教材、迷信课本、窄化课本,文本解读成了一项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工程。怎样进行教材的解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这里结合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课文《晏子使楚》,借助中国传统文学解读理论,将文本解读过程划分为三个心理阶段:观、味、悟,谈谈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童眼看教材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有人说教师解读教材要用成人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教师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插图是语文课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不起眼的旮旯里,其以形象的画面、简洁的文字与课文的内容相得益彰,紧密相连,为学生学好语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插图却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点缀,被历来的教育教学所忽视,其价值和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陈佩华老师的文章,以插图为切入点,从加深理解、启发思维和激发情感三个方面全面解读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其新颖的立意和深入的解析,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创新拓展,同时,也值得广大教师反思。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喜欢教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诗歌。因为它们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满语文味。然而当今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淡而无味”的新篇目。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这些非经典课文没有价值,俗称没有“教头”。以苏教版为例,《伟人细胞》(七年级上)、《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七年级下)等等,这些文章均属于没有“教头”的文章。如何正确解读这些课文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四中学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是由一篇篇文章(包括一部分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组成的。教师教的是这些文章,学生学的也是这些文章。语文教学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必须以课本为本,在学习课文上狠下功夫。如何在学课文上下功夫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8.
王媛媛 《宁夏教育》2010,(10):64-64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之作。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即使是议论类的、说明类的文章,也能给我们以逻辑的美感。语文课本选文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  相似文献   

9.
王媛媛 《宁夏教育》2010,(12):56-56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之作。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即使是议论类的、说明类的文章,也能给我们以逻辑的美感。语文课本选文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  相似文献   

10.
裘丽萍 《考试周刊》2014,(90):25-25
"老"课文具有潜在的、丰富的语文教学"新"价值,这些"新"价值也是品味语文味的"源头",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重视。这些"老"课文中的非重点语文往往存在丰富的语文味"新"价值,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会发现这些价值,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使语文教学日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可以分为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是指读课文,即语文书;课外读是指读报刊杂志等课外书。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必须教材,是语文教材的主要凭借,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更是思维的典范。只有首先把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下小语课堂中语文要素机械教学或者要素解读不深的现象,教师要注重对语文要素的全面解读以及结合课文对语文要素的分解细化,能够结合课文对语文要素进行迁移运用,注重语境在落实语文要素中作用的发挥,关注语文要素落实的具体过程等,可以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人说教师要用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教学对象来说,我们还要有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解读是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解读是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发挥、创造的过程。编入语文课本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之作,无处不充盈着需要解读的情的相牵、心的相通、意的相联和神的相映。解读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凭借语言文字,叩问课文的文本意义和生成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另一个层面是感悟课文情意,揭示人的自我存  相似文献   

15.
王小琳 《学子》2012,(3):44-4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涵的望孔。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作者或编者精心拟定的。这些课题言简意赅:或提示文章主要内容,或指明事件重要线索,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彰显文体语言风格……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解读课文的文字内涵,学习课文的语言秘妙,体会课文的精髓所在。因此,要读懂一篇文章,首要步骤就是要读懂...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逐渐变长,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教学点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教师难以全盘驾驭而学生遭遇障碍的尴尬。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紧扣长课文的特点,通过全面解读、统筹设置,为学生搭建长课文学习支架,巧妙开辟简约的学习路径,以深度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阅读长课文的能力。一、以课本为纲,夯实长课文深度教学的基础(一)以课文为本,在聚焦目标下践行深度教学教材是学生母语学习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正>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解读,从而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整本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教材解读”;二是对某一个单元进行中观解读,旨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元解读”;三是对具体课文的微观解读,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这是名副其实的文本解读。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全面、准确地进行单元解读。  相似文献   

18.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人说教师要用鉴赏的眼光,站在文学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课文;有人说解读课文还要有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教学对象来说,我认为应该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课文,依据不同学段设计“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本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一个以课文为主体,包括语文知识、作业练习等多种因素组成的语文教学网络,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文训练系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和基础。1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文质兼美”的范文。与其他学科相比...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不少的难课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一些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偏差,追求所谓的“深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难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浅”教的策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知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语文要素选择教学资源、根据课后练习制订教学目标、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样能引导学生理解难课文的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