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落花”     
当远远的地平线现出一抹微绿,当陌上柔桑绽出一个嫩芽,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大自然再次以其多姿多彩给人们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审美物象,以其温暖和朝气感染了沉寂一冬的人们.春天从杜甫的“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开始,到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然后是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刘昚虚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转眼就成了杜牧笔下的“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春天就这样“来时长缓去时忙”(杨万里),带给人无比的欢欣,更带给人无限的惆怅.  相似文献   

2.
3.
张淑花 《语文知识》2001,(12):11-13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里,林黛玉作了首“葬花诗”,借落花表达了自己寄人篱下,身世飘零;内心孤苦,前路茫茫的感伤之情。其诗冷艳凄婉,读之令人断肠,顿生哀怜之心。而黛玉的这种情绪宣泄,又是借助于“残红”——桃李、凤仙、石榴等的落花一这个特殊的意象来完成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些诗句,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借助自然的  相似文献   

4.
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数学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娇艳的奇葩。它使数学思维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学者喜闻乐道,闻者深思巧算。今天读来,我们不仅体味了古算题中那生花妙笔所描绘的数学情趣,而且濡染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诗题如画,令人难忘。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漫游全国,吟诗作赋,民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下面这道算题借李白之名,编了一则“李白沽酒”的故事: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饮尽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斗?此题可逆向思考,解法自然流畅:第三次遇花前壶中有酒1斗,第三次遇店前壶中有…  相似文献   

5.
"落花",在难以计数的古代诗篇里,在许多诗家的笔下,纷纷出现。这样那样的"落花",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具有独特的内在意蕴,它们是物象与心绪的有机组合。下面,我们就用心灵的眼睛去探视"落花"那诸多的内蕴,以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6.
我们欣赏诗歌不仅要注意诗歌写出来的东西,而且要特别注意那些没有写出来而又实际存在的东西。譬如读李白的《蜀道难》,那蜀地高峻险仄的山道、旅人羁旅行役之悲苦历历如在眼前;请看白居易的《长恨歌》那"回眸一  相似文献   

7.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善于草书,素有"草圣"美称。他精通书法,而且还工诗词。其中《桃花溪》一首,堪称唐诗中的上品——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县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两岸,满目桃林,暮春时节,那桃花的粉色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2004,(7):19-19
本期我们选用了语文报刊网(www.zgywsb.net)之语文论坛上“高中师生茶座”里绿水清荷老师首先提出的“古代诗歌中‘落英,与‘落花’如何区别”的问题。在这里,几位老师的讨论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宝贵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可引导学生通过“四读”(感知读、体验读、激情读、拓展读),探究诗意,品味诗情,鉴赏诗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10.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2,(Z2):62-64
涓涓上初二,她比一般女同学出落得早,长得漂亮。私底下,男同学说她是校花,是美女一姐。涓涓暗自庆幸,自己选的这所学校真好,没要求女生一律剪短发。自己一头美丽的长发,人见人爱。好几位熟悉涓涓的老师都说:"这孩子的头发真漂亮,啊,人也好看。"淘气的男生会直接凑上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七册《山行》诗中“枫林晚”的“晚”字作这何种释义,有的老师对此持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应释“晚秋”,另一种观点认为应释为“傍晚”。笔者以为,这是很难争出个谁是谁非的。全诗一、二句山行所见的枫林景物的概写,三、四句则是对最著  相似文献   

12.
俗语说“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落花实在也是很有“意”的。中学课本里,许多诗词都写到落花,感受落花这个意象,对正确理解整首诗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首先明确什么是意象。“意象是内在之意与外在之象的交融。”(南帆主编《文学理论》)这是专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剪"这一普通的字眼,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散发出万般的诗情,令人着迷。广为人知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春风恰如剪刀  相似文献   

14.
《鹤林玉露》中说:“作诗要健字撑拄,曰:要活字斡旋。”“活字”就是虚词,虚词在诗歌中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从虚词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情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能体现出诗人在含蓄蕴藉的诗歌中那些不可言说的言外之意。综观2012、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没有一道题涉及虚词的考查,然而,大多数实词还是需要借助虚词才能尽善尽美地表情达意,一些优秀的诗词也正是通过炼虚词显示其高超的艺术功力,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根据其在表睛达意上的作用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5.
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教学资源.尝试着将古诗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粗看,二似乎毫不相干,实际上如果运用得当.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吕贺 《西藏教育》2020,(4):25-28
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勤读诗、勤背诗、勤赛诗;指导和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观察自然和习作中灵活运用诗词;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中的情感、智慧和灵魂的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时时漾起"诗情"。  相似文献   

1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越江词》),古人诗词中花往往和姣好连在一起。其实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美丑,但一旦入了诗人的眼,它们就被“移情”了.会“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了。然而,  相似文献   

18.
落花,在难以计数的古代诗篇里,在许多诗家的笔下.总是频繁出现。这样那样的“落花”,不仅是视觉上的,而且具有独特的内在意蕴,它们是物象与心绪的有机组合。下面,我们就用心灵的眼睛去探视落花那诸多的内蕴,以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20.
肖克文 《山东教育》2011,(12):22-23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每一词、每一句都闪烁着七彩生活的阳光,每一片段、每一美文都流荡着生命的绿洲,应是人类灵魂得以栖息的伊甸园。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总让孩子们黯然神伤?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对书籍冷如冰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