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其华 《师道》2012,(9):33-34
一直有个困惑,就是许多教书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写作?尤其是很多语文教师也远离阅读和写作。现在虽然许多学校大力倡导师生读书,营造阅读氛围,提供阅读书籍。但是为了读而读、读而不思、读而不写、读而不用,把读书当成功利需求和外在包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书海茫茫,浩森无垠,人一辈子读书可以“破万卷”,但不可能读尽天下书。所以,我们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读,有目的地读,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讲究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若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当,贝费力不讨好。根据笔者的读书经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牛食鲸吞”的读书方法,也许会对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如果一本书的价值很高,非常值得一读,就应象牛)L吃草一样反刍,反复阅读、咀嚼。思索,力求弄懂弄通;重要的句子和段落,要记录下来,还可写上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①谈到读书,有不少人认为,要么不读,要读就读有用的书。我倒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读有用之书的同时,还应多读点无用的书,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读书。②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如今流行的那些"有用之书"而言的—那些读了以后,对你升学、应聘、挣钱能立竿见影有所帮助和借鉴的书,如《如何炒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亦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不少同学认为学习语文要读书,学习数学读不读书无所谓。其实学习数学更应该注重“读”,因为“读”正是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数学课本“怎么读”?“读什么”?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之谈。的确,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但"读百遍"并非读得越多越好,更不是一味地傻读,否则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埋没了学生的灵性,使读书活动索然无味,使学生的读书兴趣荡然无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来点调味料,加点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快乐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2.帮助孩子们认识读书的意义,学会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喜欢读书,会读好书。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不仅自己酷爱读书,还在各种场合提倡、鼓励他人多读书。他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种惯性思维也会延伸到教孩子读书上面,多数妈妈以为孩子只有跟着自己读,对孩子才有帮助。当孩子处于月龄阶段,尚无语言能力(发音系统未长成熟)的时候,无法领读、跟读,妈妈就认为没办法教孩子读书;当孩子一岁多能够…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文明的桥梁。然而,功利主义与浮躁心理让人们远离读书,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知识经济呼唤读书,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亲近书籍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基于此,在全国推进“全民读书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一、读书的价值与意义(一)读书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对个人而言有双重意义:一是读书使人更加富有智慧。读书能增长人的知识,拓宽人的视野,使人变得更加睿智,更富有创造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二是读书能丰富人…  相似文献   

12.
现代竞争,需要人们成为掌握多种知识的综合人才。多读书、读好书、读活书便是一条不断补充知识的捷径。但有些人由于读书自学方法不对头,结果,书没少读,其收获甚微。怎样才能把书渎好、读活?学学前人的经验,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袁炎长 《湖南教育》2004,(19):21-2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不过,在这里,“读”得多的是语文、英语,却很少“读”数学,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没有可读性。其实,“读”数学有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引导学生读书。但多数学生读书不得法,其中“唱读”比较普遍,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更严要。“唱读”不宜提倡,其弊病有三:其一,齐读运用“唱读”,由于“众人一调”,听不出语言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的读书负担更不得了。不但要读中国书,还要读外国书,还有杂志、报纸,即使请电子计算机代劳,我们只按终端电钮望望荧光屏,恐怕也不行。一本一本读也不行,不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共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发出过这样的质疑——"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由此可见,整本书共读不仅是势在必行,更是能给学生带来思维的训练,养成  相似文献   

17.
"读书、读网、读人"三种阅读方式各有其特性和优势:读书,即人与纸质文献的信息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读网,即人与数字文献的信息交流具有双重性;读人,即人与人现场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具有至上性。在个人的阅读中,促进三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互补,将使每个人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彩,也对创造每个人的美好人生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早就被重视,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大纲》中明确指出:“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读,在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读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读书的时间太少,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被教师的“讲”挤掉了,语文课程式化教学倾向比较严重,教师“架空分析”课文,以讲代读。二是读书质量不高,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唱读现象较普遍。初中学生读书声音很低,错读、漏读、读破句的现象大有存在,更谈不上表情朗读。三是读书的数量太少。目前各科配套作业很多,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