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鉴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萌芽、4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70年代以来成为驾驭新史学潮流的史学流派。年鉴学派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框架,同时年鉴学派史家对史学自身的反思和对其他学派的借鉴也使年鉴学派的影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微观史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一股新的史学潮流.微观史学的兴起源于对社会科学历史学的前提的质疑,其学术思想与法国年鉴学派、文化人类学、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马克思历史观具有深厚的渊源.微观史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史扩大研究对象、转移研究重心、拓展史料运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微观史学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史学研究潮流。作为体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体育史应该不断吸收西方国家史学研究的理论,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本文对微观史学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认为微观史学理论分别是对年鉴学派、文化人类学、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微观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史研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的中国史学界风起云涌,各种史学思想潮流汇集于世。传统史学思想的变化以及西方进化论的传播,致使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开始向现代转变。20世纪30年代是吴晗学术研究最为辉煌的时期,他吸取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的新史学思潮,学术起点的多重性,使吴晗的史学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也正是这种学术上的兼容,让吴晗的史学研究获得了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政治史”和“精英人物史”为主要内容,以考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传统史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批判,强调在内容上拓宽、在方法上创新的新史学异军突起,迅速成为西方史学发展的主要潮流。本文拟对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及其过程进行概述,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学界的"陈寅恪热"与国学研究的兴起,意味着中国史学的一系列变化。无论是在看待史学研究的价值、史学思想,还是士学研究的取向、史学方法上,90年代的学人及学风与8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学界对陈寅恪先生的研究与推崇中可以看出。"陈寅恪热"实际上是9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范式变化的信号与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三个问题:中国史学与20世纪苏东剧变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史学两支史学潮流的相关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与西方新史学的关联;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的关系。任何形式的文化交流,其前提与基础在于相互了解,史学交流尤甚。当下,为了进一步开拓中西史学交流,不断地加深相互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此,才能使中国史学在与西方史学交流中出彩,在与国际史学互动中前行。  相似文献   

8.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革新》标志着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城市教育史学有三条研究路径:温和修正派的一致论、激进修正派的冲突论和"折衷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城市教育史学转向了"后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的一段时期,是法国年鉴学派"总体史"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但物极必反,就在这辉煌之时,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总体史研究却日益式微。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受到全面的批评和质疑。80年代以后,这种批评和质疑就越来越多,"史学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矫正史学研究的弊端,史学家逐渐将研究的重心转到了个人以及与个人有关的细微事件上来了,于是微观史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邹兆辰教授在1998年开始承担"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研究课题,他带领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江湄、邓京力组成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教学研究团队,在研究的同时,开始进行学者访谈工作,一方面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方面从学者个人那里切身感受和了解当代史学的进程和趋向。当时,我们看到张世林主编的《学林春秋》,但他收录的学者主要是三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而活跃于当今史学界的学者很多都出生于三十年代以后。于是,我们决定分代际、分学科对有一定代表性的学者进行访谈,首先是出生于二十、三十年代的学者,他们当今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传承了中国现代史学传统,又主导着新时期史学变革和  相似文献   

11.
林伟 《教育学报》2009,(2):93-9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微观史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新的史学思潮,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观史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与传统"叙事史"的区别、优缺点,接着通过对两部著作,分析了微观史学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的成功尝试,最后微观史学对于拓宽我国教育史研究的范围,增强教育史研究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重构论"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理论潮流,最早诞生于《时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重构论讨论专辑"."现实主义冲击波"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所推介的带有"新义"的创作潮流.一个代表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讨论的主要理论潮流,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主要创作倾向.理论阐释和创作实践上的对照...  相似文献   

14.
1949年,随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迁台,以及台湾大学历史系的"重建",大陆史料学派移植台湾,并逐步占据史学主流地位。但到了60年代,随着一批新生代学者的返台,台湾史学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他们反对单纯的考据,提倡历史书写和解释。在对"史学即是史料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亦通过对兰克史学的重新认识,对史学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台湾史学由此而呈现出由实证史学向解释史学的转向。这种史学观念的转向,又与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思潮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杨生茂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美国史学史的研究,并反复强调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者要通过鉴别吸收的方法,观察、总结美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与规律。他以美国史学史中3个重要学者特纳、威廉斯和班克罗夫特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他的历史哲学观点,以及对美国史学史发展脉络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史坛,一批学者顺应"社会科学治史"的国际史学潮流,以社会经济史为研究重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科学派"。这批学者的代表即清华学人。清华学人是"社会科学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科学治史"方法的践行者。清华学人积极倡导"社会科学治史"的学术理念、组织学术团体、致力于会通人才的培养,在近代史学社会科学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学术群体,这批清华学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不仅特点鲜明,而且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清华大学一直秉持的通才培养、自由开放的育人理念是会通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而与美国学界保持密切联系则是关键的学源优势,这是清华学人在当时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八九十年代开始的体育史学研究高潮,当今我国体育史学研究显得较为平静.本文通过对引发今后体育史学研究进入繁盛期的因素从体育史学的历史进程、研究人员和环境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目前我国体育史学所处的只是暂时的"间歇期",是面向新的环境、新的需要和它本身发展规律的整合期,是完善的全盛时期前的准备期,其稳健而持久的青年期已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8.
知青文学自新时期兴起后形成了"蹉跎岁月"和"青春无悔"的创作模式.1990年代以来,知青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现象写实主义潮流,超越"青春无悔"的模式,抗拒宏大叙事,还原历史的原生态,并以个人化的方式书写个人存在的真实状态,是1990年代文学潮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些成果的优劣得失,成为历史研究繁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史学批评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尽管很多史学工作者呼吁加强史学批评研究,但史学批评仍然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史学批评还远远没有达到反省批判自身、规范史学研究、推进史学发展的目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学批评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仍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为此,我们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就"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并不是专门相对于阶级分析观点的学术概念,把两者相提并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上较为独特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针对史学研究中出现的狭隘的"阶级观点"及庸俗的"借古说今"、"历史类比"倾向,我国史学界围绕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这个题目展开了热烈的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