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虹 《小学语文》2008,(12):57-57
《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9期刊发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攀峰副教授的《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一文。文章指出,课堂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学生智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港口企业工会如何在党的十七大和工会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推进港口企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职工为本,发挥组织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管锥之见。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都能获得健康、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都能获得健康、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制定各项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有效途径。然而规范的养成不应该是管制,更不能是改造,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是根本。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以讲代读,以问代读。本论述了在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读的训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只有“得法于课内”、形成技能、技巧,才能“增益于课外”,使学生感受世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诱发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以读为本,指导有方,语文教学就会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7.
每次捧起新教材 ,信手翻开一篇篇文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 ,都想一读为快。的确 ,在教材中你会经常看到“反复朗读”的字眼 ,如《春》的提示说“多读几遍” ,《济南的冬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课文” ,《秋天》的提示说“反复朗读 ,直至成诵”。在“研讨与练习”中多次提到要朗读课文 ,大部分课文要求背诵 ,可见新教材对于“读”是多次提示、强调。在教学中 ,我也深切感到离开了对原文认真的朗读 ,一切解说、分析、复述都是徒劳、无意义的 ,若能以读代讲 ,边读边品边议 ,这可能是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第三单元为例 ,此单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实践也证明,“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既然“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公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高校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学生公寓的规章制度,营造和谐的公寓文化,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促进校园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要想达到教育的和谐,就必须达到“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评价”与“发展”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自然亦不例外。然而除此之外,语文还应该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与规律,还应该另外有一"本"。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考、中考只考写不考说,人们认为只要写在纸上就是能力.于是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使得学生失去了许多练嘴的机会。人多场合不敢说,不会说,结结巴巴,有时只好不吭声,哑语慰人。这些势必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常言道:“好汉出在嘴,好马出在腿”,“没嘴的壶”有何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如何训练呢?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训练要阶梯渐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赖庆荣 《广东教育》2009,(6):116-117
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人,因而琢磨课堂是必须的。但这种琢磨,不应局限在教材、课堂和教师,还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尊重,课堂应是活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体育教学应以健康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体育教学应以健康为本的若干对策,包括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中心,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考试制度,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邹向慧 《小学生》2013,(5):79-79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思考和行动的机会越少,教学效益就越低。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就谈不上教学效益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呢?一、以学生为本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动机,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苏霍姆林斯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18.
李春虹 《小学语文》2008,(12):57-57
《上海教育》2008年第7A期发表陆爱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视角》一文。文章指出,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教”的行为,形成从“预设”到“达成”的流畅线条;“学”的行为,形成从“预期”到“成长”的流畅线条。课程资源,围绕着实现目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课堂里应用时实现最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纪律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无疑与班级的班风密切相关。几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上不断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班风、学风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