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于语文是众多学科的基础,良好的语文水平能够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利用互联网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把能力培养列入教学目标 为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就要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情感教育、能力培养都能获得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上都能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和确定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点。如在诗歌教学中,能力培养目标既可以确立为学生的“读”,也可以确立为学生的“听”。前者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咏诵,从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后者是让学生聆听教师有表倩的朗读,从中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在小说教学中,能力培养的目标既可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基础,利用互联网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4):45-46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重要内容,如何能够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四项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时期,是小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好时期,同时也是进行语言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能力的训练能够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刘海燕 《天津教育》2020,(5):157-158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的启蒙学科,包含了文字的认知、情感的抒发、逻辑性的发展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等多个方面,其学习的方式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一、听知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想听”和“会听”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和训练 ,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 ,使学生通过“听”来认知的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具体来说 ,在课内 ,教师应尽量艺术化地使用语言 ,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听的兴趣 ,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美感的情境之中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课堂提问时 ,应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理解程度 ,使学生能够听有所思 ,思有所得 ,促进他们的听知能力不断提高。在学生听读时 ,应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或事物特点 ,领略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的各种感情 ,进而培养敏锐的理解力、迅…  相似文献   

7.
侍善梅 《考试周刊》2014,(21):34-34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训练。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应从小学开始。作者采取"学会听"、"激发说"、"能美读"、"拓展写"等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施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语文课程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具有人际交往与交流功能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形成多元文化视角和跨文化思维能力。蒙古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工作十分重要,而要提高蒙古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成效,需从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人手。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都有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教师在精讲语言基础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对英语的考查改变了应试教育中重基础轻能力的考查方法,在考查语言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为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语文可以说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学习包含基础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结合有限的教学经验,对听说读写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运用于学生。通过听说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通过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得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较强。反之,听不清、道不明的学生,读写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在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全社会都在强化效率的形势下,正确认清四项基本训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应当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从而使他们将来能根据客观规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科书在能力训练中的作用,要使教科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能自己学习的书,而不是只能供教师讲解的书。为此,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才能。而自学能力的养成、创造性的培养必须靠学生自身的运动,靠学生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来达到。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要顺利地掌握前人总结的经验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相似文献   

13.
邓凡生 《考试周刊》2009,(37):83-83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探求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应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和谐发展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应强调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观念,确立大语文观。教师应从语文所具有的社会广泛性、普遍性、多功能性的特点出发,以语文教学为媒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可以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能力呢?下面浅谈一些个人看法。参与能力。“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高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千千万万人的大协作、大参与。从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
吕学文 《文教资料》2007,(25):168-170
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势必对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与热爱的重任,又肩负着对学生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与引导等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重任。因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更新教  相似文献   

16.
周建国 《小学生》2010,(9):37-38
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怎样担当起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的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7.
18.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小学生的学习领域已经不紧紧束缚于课本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语文学习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此阅读能力具备更高的价值,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着手,分析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措施,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中,阅读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它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和质量。通过阅读,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同时还能巩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从本质上来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知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都是教师阅读而不是鼓励学生阅读,我们要迫切改变这种现状,要主动让学生多多参与到阅读中来,进而寻找到通往知识的光明大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并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经验,指出了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相关建议,意在为今后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