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明清科举制度称院试合格者为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院试之前有预备阶段的考试。先为县试,考期多在每年二月,由知县主考,通过者可参加府试。府试在四月举行,由知府主考,通过后方可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的学政主持。院试不合格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或儒童;合格者为生员即秀才,准许入府学或县学读书,这是学子参加科举的必经之路。各府学县学的生员人数  相似文献   

2.
科举取士,始于隋唐。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唐承隋制,把这一制度更加完善起来,遂使天下才智之士一生为“功名”而奋斗。人们谈到科举制度,就自然联想到“秀才”、“举人”和“进士”,以为从隋唐到明清,其内涵大概没有什么差别。现在口头上常常谈到的“秀才”、“举人”和“进士”,乃是科举制度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才完备起来的三级称谓,不能与周代的“进士”、汉  相似文献   

3.
捉弄     
“唉,累死了!”妈妈有气无力地抱怨着,“坐了4个小时的飞机,终于到了新加坡,我的骨架都快散了。”一进宾馆的房门,妈妈就瘫坐着。  相似文献   

4.
捉弄     
“唉,累死了!”妈妈有气无力地抱怨着,“坐了4个小时的飞机,终于到了新加坡,我的骨架都快散了。”一进宾馆的房门,妈妈就瘫坐着。我和表妹璐璐可一点都不累,一放下行李,我们便像开心的小鸟,到处蹦跳乱窜了。突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我对着璐璐使使眼色,就轻手轻脚地打开衣柜,一个“缩骨功”,躲进了“安全地带”。柜门关上了,漆黑一片。我的心不由地打了个寒颤,不会有鬼吧!要不要出去呢?“玮玮,你在哪呀!”我听到妈妈焦急而又疲惫的声音,“妈妈好累呀,别再捉迷藏了!”我们偷偷地笑了,竖起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孩子,你在哪里呀?”妈妈似乎走进了洗手间,一会儿,还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我们该不该出去呢?我们犹豫着。“好啦,现在虽然在外国,我想还是报警的好。”我们听见妈妈和姨妈在商量着。这下,我们可急了:“妈妈,别走。”好不容易才挤出了衣柜,我们也吓得搂住了自己的妈妈。这时,妈妈笑了:“我们早就猜到你们的把戏了,你们也上当了,哈哈!”捉弄$广州市回民小学四年级@李旌玮  相似文献   

5.
捉弄     
一个晴朗的冬日的中午……天气严寒,冻得树木喀喀作响。娜坚卡挽着我的胳膊,两鬓的鬓发上,嘴上的茸毛上,已经蒙着薄薄的银霜。我们站在一座高山上。从我们脚下到平地伸展着一溜斜坡,在阳光的照耀下,它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在我们身边的地上,放着一副小小的轻便雪橇,蒙着猩红色的绒布。"让我们一块儿滑下去,娜杰日达·彼得罗夫娜!"我央求道,"只滑一次!我向您保证:我们将完整无缺,不伤一根毫毛。"可是娜坚卡害怕。从她那双小小的胶皮套鞋到冰山脚下的这段距离,在她看来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可怕地穴。当我刚邀她坐上雪橇时,她往下一看,不禁倒抽一口冷气,连呼吸都停止了。要是她当真冒险飞向深渊,那又会怎  相似文献   

6.
捉弄新生     
捉弄新生活动,即让新生遭到高年级学生们的捉弄。这一活动是美国的一项传统的成长仪式。宣誓活动是该仪式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捉弄外公     
华文婧 《课外生活》2010,(10):28-29
每年暑假,我和哥哥都要到外婆家去住。在那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捉弄孙公。 每天,我们和外公一起看电视。当电视放到精彩之处,我和哥哥就开始捉弄外公了。有一次,我们拿来外婆晒衣服的小夹子,小心翼翼地夹在外公长长的头发上,一个接一个地,看上去就像一条条小辫子。  相似文献   

8.
父与子捉弄     
《小朋友》2009,(11)
  相似文献   

9.
空气捉弄我     
那天,我正准备上床睡觉,一摸热水袋不热了,便自己动手,把冷水倒掉,准备灌热水。我提着热水瓶,对准热水袋口子,慢慢地把热水灌入袋中。热水慢慢地流进热水袋,我嫌它慢,把热水瓶抬高  相似文献   

10.
捉弄新生活动,即让新生遭到高年级学生们的捉弄.这一活动是美国的一项传统的成长仪式.宣誓活动是该仪式最重要的部分.大学新生或新加人大学兄弟会的成员要参与一些荒谬可笑的恶作剧,以此来证明他们有资格加入该团体并成为其中一员.通过这样做,他们向团体的领导者表明他们能够并且愿意遵从其领导.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捉弄     
林凯  李有良 《历史教学问题》2008,(2):F0002-F0002
  相似文献   

12.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外公是长辈尊者,我们可以随便捉弄吗?小孩子不懂事,无意间冒犯一下外公也就算了,怎么还以此为乐呢?读完文章,才发觉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一个蒋介石在中国打电话给在美国的宋美龄的镜头,通话的双方都在晚上.我们知道,当在东半球的中国是晚上时,在西半球的美国正好是白天.博学广识的导演怎么会在此弄错了呢?原来是习惯捉弄了他,因为我们平时在通话时,要么同在晚上,要么同在白天.  相似文献   

14.
秀才骑驴     
乡下有一个穷秀才,他要到城里去赶考。秀才家里真穷,连出门要用的驴子也没有一头。乡邻们七拼八凑,集了一些钱,给他买了一头不大不小的驴子。秀才骑上驴子,带着行李,出发了。秀才骑在驴子上,老觉得自己骑着这么一头不大不小的驴子去赶考,很没面子。他不住地想:“要是骑一头高头大马就好了,大马走得快,又风光又吉利。”上了一道道坡,下了一道道岗,秀才转过几个山头,也没有看到梦想中的大马,却看见山腰上有一头美丽的梅花鹿,正埋着头儿吃青草。“多美的梅花鹿,我要是骑上它进城去,不是也很风光吗?‘梅花开,喜事到’,我要…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一个蒋介石在中国打电话给在美国的宋美龄的镜头,通话的双方都在晚上.我们知道,当在东半球的中国是晚上时,在西半球的美国正好是白天.博学广识的导演怎么会在此弄错了呢?原来是习惯捉弄了他,因为我们平时在通话时,要么同在晚上,要么同在白天.  相似文献   

16.
文非 《语文知识》2000,(3):50-51
复习课上,一位同学指着高中语文第五册《阿 Q 正传》中“茂才”一词的注释问道:“东汉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哪来的秀才?”我当时一脸的茫然,一时语塞。为了让读者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将“茂才”的注释和有关科举知识的内容(高语五册第五单元的基础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  相似文献   

17.
秀才请客     
从前,有个姓孙的秀才,爱占小便宜,他在大街上碰见了姜、黄、秦三位老朋友。久别重逢分外喜悦。四人决定到酒馆里共进午餐。可是由谁来请客呢?原来这四个人都爱占小便宜。这时孙秀才提出一个建议,他说:“我们四个人在酒席上用自己的姓做句子的开头,各自说一句俗语,谁能与小菜或盆数对上号,谁先下筷。说不出来对不上的就付钱。”大家齐声赞同。“我先来吧。”这时,姓姜的清了清喉咙,首先开口:“我姓姜,姜太公钓鱼。”说完用筷子挟起一条全鱼往自己桌前一放。众人没有什么可说。  相似文献   

18.
秀才坐船     
《红领巾》2014,(9)
正~~  相似文献   

19.
秀才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  相似文献   

20.
秀才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依想想,高墙上种莱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