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鸿章的幕府中汇聚了晚清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替李鸿章出谋划策,对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给变法自强争取一个比较和平的国际环境,李鸿章较多地倾向于与西方和解,这与其幕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的幕府中汇聚了晚清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纷纷替李鸿章出谋划策,对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给变法自强争取一个比较和平的国际环境,李鸿章较多地倾向于与西方妥协,与其幕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开元、天宝时期,随着边防形势的变化,唐初临时性统帅远征的行军大总管最终演变为常任久戊的大军区行政长官、将军府署机构由临时变为常设,称之为边镇幕府。其僚佐选用保留了前期行军幕府表奏辟署制度,幕职的署用要由节帅表荐于朝廷,经朝廷批准方正式任职。但随着由行军幕府的临时从征变为边镇使府的驻守从事,幕府职称性质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行军幕府中,幕职是临时奏用的差遣之职,而在边镇幕府中,幕职成为实职。边镇幕府僚佐起初常以节帅管内州府郡县官吏兼充,其后则又出现节帅为之奏请朝衔和宪衔。同时,比较前期行军幕府,其辟署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入幕人员的官品名位有向高层次发展之趋势,体现了朝廷对边事的重视和对边帅的优宠。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降 ,幕府制度的社会职能日益多元化 ,幕府的社会作用愈见突出。曾国藩的幕府以其人才荟萃、盛况空前、影响深远而有“神州第一幕府”之美誉。对此学界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且取得了甚为可喜的成果。成晓军先生近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幕僚们》)一书 ,在曾国藩幕府的人物研究上又有所突破。一、人物撷取的典型性。曾国藩幕府人才济济 ,《幕僚们》一书仅撷取李鸿章、彭玉麟等 8大幕僚 ,辟专题以评传形式叙述各人生平事迹 ,自然寓有作者之深意。此 8人都是幕府中重要人物中的佼佼者 ,与曾国藩关系密切 ,对曾国藩乃至晚清王朝…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想——马建忠的富民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1845——1900年),字叔眉,江苏丹徒人。少年时代,他目睹了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决心钻研西学,探求中国之所以贫弱,西方之所以富强的原因。1876年李鸿章派他到欧洲学习,使他进一步了解到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加了解西方社会。1880年回国后,即在李鸿章手下办洋务,并先后担任过轮船招商局会办和上海机器制布局总办等职,所提主张多为李鸿章称赏采行。他不仅实际参与了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1901年,梁启超曾对李鸿章下过断语,"鸿章才本中上,目光较常人稍为远大" [1](P150) .梁氏称其目光的远大恐非指其政治上的远见,而是承认他是一个"熟练的政治家",由一介书生,"一路扶摇"而权倾一时,并形成庞大的以他自己为核心的政治派系.美国学者朱昌峻在《李鸿章评传--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一书中则有这样的具体解释:"他有由门生和朋友、尤其他的合肥同乡所形成的圈子,……他们随着他的时运日佳而时来运转,许多人成了他的幕友.……他们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在全国政治上形成一个有力的派别,其影响超过了曾国藩、左宗棠和其他高官的幕友所形成的类似的派别." [2](P337) 但朱先生只是意识到幕僚在政治派别形成中的作用,却没有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李鸿章及其幕僚如周馥、盛宣怀、丁日昌、薛福成和郑观应已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淮系这一政治群体的研究则不够充分,而对幕府制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更是付之阙如.从幕主与幕僚之间的互动关系去研究政治群体无疑应是人物研究延伸与拓展的切入点,是从个体到群体的升华.欧阳跃峰教授的新作《李鸿章幕府》(岳麓书社2001年9月版)即是这种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周馥(1837—1921年),字玉山,别号兰溪,建德(今东至)人。 周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入文牍,深得李鸿章的信任和器重,由此踏上仕途,在晚清政坛上活动了30多个春秋,足迹遍布天津、直隶、四川、山东、江苏、广东等地。他每到一处,都替国分忧,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生前曾多次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为拯救、振兴中国,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探索和奋斗。一“辛亥”前后的奋斗(一) 探寻上书李鸿章的门径一八九四年二月,孙中山偕陆皓东离广州赴上海,寻找上书李鸿章的途径。这是孙中山为重大政治事由而首次到上海。孙中山在上海见到了盛宣怀的堂弟盛宙怀,并交给他一封由原澳门海防同知魏恒替孙中山写的引荐信,魏恒在信中特请盛宙怀写信介绍孙中山往见盛宣怀。盛宙怀即手书致盛宣怀信,并将魏恒的原信一并附陈。孙中山与陆皓东还晤见了当时在上海的郑观应,以冀进一步打通往见盛宣怀,上书李鸿章的门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主要使府都有数量不等的幕府人员。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支使、参谋、推官、巡官等为幕职正职,衙推、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孔目官等为低级幕职。幕职均各有职掌。幕职迁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幕府系统内的迁转,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由下佐升上佐的循序迁转原则;二为由幕府迁出任官,一种情况是入朝为官,另一种情况是出任地方官。幕职迁转有一定的考课制度和时间规定,但考转年限有逐步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淮军与李鸿章,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有了李鸿章,才有了淮军,而淮军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又为李鸿章的步步高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激烈动荡的晚清政局造就了淮军和李鸿章,而淮军和李鸿章的出现,又进一步促使晚清形势复杂化.本文拟就准军与李鸿章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学与幕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幕府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关注,而将幕府与学结合起来并作整体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范围包括幕府七人,幕府人分布和意义、幕府人类型和心态、人入幕与学创作等,这 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有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学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撞车     
上海孤岛时期,潘柳黛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文坛四才女"。才女都有些个性,尽管"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火得不得了,潘柳黛还是毫不客气地就"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这个话题幽了张爱玲一默——"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  相似文献   

14.
薛福成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和外交家,他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府中供职近二十年,协助处理了许多重大事件,后在中法战争中筹防浙东军务有功,被任命出使英、法、义、比四国钦差大臣,在国外五年,办理诸多事务。《薛福成日记》由此分为幕府二十年与国外五年前后两个时期,这二十五年(1869—1894)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薛氏日记对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记录,其保留的资料中有极少见或失传的文字,有不少内容为已出的刻本所无。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与南京大学历史系协作,组织人员整理了薛氏日记,供学术界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5.
撞车     
上海孤岛时期,潘柳黛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文坛四才女".才女都有些个性,尽管"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火得不得了,潘柳黛还是毫不客气地就"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这个话题幽了张爱玲一默——"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  相似文献   

16.
盛宣怀,字杏荪。诞生于1844年11月4日,享年73岁。是位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历史人物。1870年经人介绍他进了父亲的世交——北洋火臣李鸿章的幕府。在李鸿章的提携扶掖下,充分展示了他办洋务的才干和胆识。1872年9月,年汉29岁的盛宣怀就参与刨办厂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从此开始了他的实业家生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先后创办了湖北煤铁开采总局、荆门矿务总局、广生煤铁公司、金州矿务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等实业。他  相似文献   

17.
伍廷芳1882~1896年应李鸿章邀请供职北洋幕府。在近14年的幕僚生涯中,他参与了中法、中日战争的军务筹划、战败条约的签订、对外事务的交涉、铁路和电报的实业筹划等,这些活动为他后来取得重大成就打下了基础,同时,他的幕僚生涯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中国人曲折的报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据传,李鸿章访美,在一家十分考究的餐馆招待美国官员。为了显示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李鸿章在宴会中讲了不少客套话,诸如“略备粗馔”,“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望诸位包涵”等等。不料餐馆老板对李鸿章的上述言论提出了抗议。老板认为,该餐馆提供的均系上等精美菜肴,怎么说是“粗馔”?这有损于他的名誉。如果李鸿章在宴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陈秀芹 《文教资料》2006,(23):70-71
翁同和与李鸿章因在天平天国中,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而产生恩怨,并从此相互斗争。甲午战争前后,翁同和对李鸿章百般刁难,李鸿章战后背上了卖国的帽子,而翁同和在变法后几天也被罢官。翁同和因一己私利而与李鸿章结怨,以公谋私,个人愿望虽达,国家民族的命运却因此而备受挫折。翁之做法,恰恰反映了其政治才识的低劣,被黜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