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片段】师: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生:因为小燕子认真观察,所以燕子妈妈笑了。(一连好几位学生看法雷同。)生:我觉得小燕子很笨。它观察了三次才看清楚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要是我,一次就可以完全看清楚了。师:哇!看来你做事比小燕子认真啊,真了不起!可是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呢?生:燕子妈妈为了不让小燕子伤心,于是让它一次又一次地去看,等小燕子认真看清楚了,就高兴地笑了。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的想法真特别,老师为你鼓掌。(带头鼓起掌来,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满脸喜悦地坐下。)【反思】课堂教学是流动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课改观摩课,教师执教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燕子妈妈笑了》。学生自学了本课的生字,熟读了课文,了解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看到了冬瓜和茄子三方面的特点”之后)师:你们觉得小燕子怎么样?(想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认真”)生:很可爱。(不错,似乎可以往“认真”上面引)师:能说说理由吗?生:不能。(坏了!)生:我知道燕子天一冷就到北方去。(更糟,跑题了)生:不是,是飞到南方。师:什么时候回来?(顺着学生的话题往下走吧)生:春天。师:你们还知道燕子怎么样?(继续想往认真上面引导)生:特别认真。(真不错,答案终于出来了)生:(抢过话头)它不认真…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师: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生1:因为小燕子发现了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生2:因为小燕子观察得很仔细。生3:因为小燕子很听妈妈的话……师:那你们喜欢小燕子吗?为什么?生4:我喜欢小燕子,因为小燕子观察得很仔细。生5:我也喜欢小燕子,因为小燕子很有耐心。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目标、形式、过程呈现,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艺术性地处理教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教例《珍珠鸟》———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生:温暖的巢。生:妈妈…  相似文献   

5.
前一阵子我区举行优质课比赛,我作为参赛选手聆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燕子妈妈笑了》(北师大版第二册)一课。两种不同的教法,让我陷入了沉思……案例一(课堂实录摘要):师:同学们认识了生字,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小燕子三次分别看到了什么。生1:小燕子第一次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生2:小燕子第二次发现了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生3:小燕子第三次发现了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刺呢。师:你们都是认真读书的孩子。那有谁能告诉我,三次看到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生茫然不语)师:是小燕子用心看的结果。同学们以后也要向小燕子学习,…  相似文献   

6.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燕子妈妈笑了》,了解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看到了冬瓜和茄子三方面的特点”之后)师:你们觉得小燕子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来体会小燕子的“认真”)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呢?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下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是不是考试分数?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分数有什么作用? 师:既然是分数,会跟什么有关? 生:与数有关。生:与分东西有关。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圆纸片。把4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怎样来实现这些目标呢?通过下面的案例我们可窥其一斑。教例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春笋》师 :小朋友们 ,我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 ,读得有感情了 ,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哪些词语是说春笋在生长的?生 :冲破。生 :掀翻。生 :冒出。师 :说的真棒!请小朋友们把这些动作来表演一下?放音乐 ,学生表演。有的小朋友在头上放一张较大的纸当地面做“冲破”状。有的同学把大纸团当石块做“掀翻”状 ,还有的同学从桌子下面“冒出”来……班里气氛很热…  相似文献   

10.
过程一“:读”近文本师: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篇名作,也禁不住想放声高吟一回,愿意听吗?生(众):愿意。师: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不要笑话老师的太投入哟!(师饱含深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时而低回,时而高亢,时而呼喊,时而奔放。生听得如痴如醉。)师:谢谢!怎么没有人笑呢?老师读得真的那么感人吗?生1: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师:你认为苏轼面对伤心和痛苦,仅是伤感流泪吗?生2:不,他后来变得豁达了。师:你们的感悟能力非常强。现在让我们先来齐诵这首感人肺腑的词。过程二“:读”进作者师:苏轼写这首词是什么时候?生(众):丙辰中秋。师:既然是中…  相似文献   

11.
[案例]某生匆匆来汇报:邢扬课堂上学布谷鸟叫,被实习老师罚抄了!师:让他过来。(半分钟后,邢扬到,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师:布谷鸟对小朋友说什么了?邢:……师(点着他的小鼻头):布谷布谷,春光短促;布谷布谷,好好读书。众笑,邢扬脸红了。师:大家想想,小鸟儿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生:布谷布谷,不借盐来不借醋,借你的小屋住一住!大家又笑。师:编得好!布谷也就是杜鹃,人们根据它的叫声起的小名,听起来多顺耳呀!你们也有小名吧?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动物是这样起名的?生(甲):蝈蝈!会唱歌的蝈蝈!生(乙):知了!师:对!那依据身上颜色起名字的呢?生(…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 师:联系课文想象: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相邻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生:交流2分钟)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 生_1:它看到了天,说:“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_2:它看到了天,原来天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小,失望的说:“我弄错了!”  相似文献   

13.
一、激趣导入,引发期待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给大家唱一首歌,好不好?生:好!师:(轻轻地唱起儿歌《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一曲唱完,生情不自禁地鼓掌)师:小时候,我家的屋檐下就有一个燕子窝,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飞来。听我奶奶说,燕子飞到哪家,就会给哪家带来幸福。于是,每年春天,我就盼呀盼,盼着小燕子飞来。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它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课例:掌声响起小学语文名师支玉恒先生在浙江授课时,课堂上曾出现过这么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教师就一个问题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以后,又提问了一位男同学。生:老师,我说得比他们还简单,您看行不行?师:你真客气!(众笑)你说吧,让大家共赏一下!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言简意赅,赢得了台下众多听课老师的掌声。师:老师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到前面来,站在台口,向老师们说声谢谢。(该生走上前,但行动有些局促忸怩,抓耳挠腮。听课的老师一起笑了起来。)师: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笑了,知道吗?生:可能是笑话我吧?师:大家的笑是善意的,看见你…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本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于是一时间,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成为了一种时尚。不可否认,它使课堂热烈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张扬。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浮躁和浅薄,令人深感忧虑。请先看下面一则课例:人教版(以下同)第五册13课《亡羊补牢》。当教完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师:文中的那个人发现少了一只羊后,他是怎样做的?生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了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生:温暖的巢。生: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18.
一、激趣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大声齐答)好!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生: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生:喜欢。(生余兴未尽,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又不是并列关系,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合作。探究又有利于自主的深入,探究既有合作性探究,又有自主性探究。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呢?下面仅以《爬山虎的脚》一课来具体说明。【案例呈现】●爬山虎有脚?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的脚》,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生2: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生3: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这使我想到,人有脚会走路,那么既然爬山虎也有脚,它的脚又是怎么“走路”的呢?师:…  相似文献   

20.
正调查:还原事实关注细节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开心吗?生:开心!师:怎么知道的?生:表情!生:笑!师:笑有很多种。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生迷惑不解)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师有点烦。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吗?生:想!师:为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师先进行了调查,并且做好了记录。这儿有几份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