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名普通的教师,坚守家乡30多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走出大山,而他仍默默无闻地扎根山村。1975年,18岁的罗光毛高中毕业,怀揣着"入党申请书",回到了家乡龙山县桂塘镇。当时,这里的教育还很落后,像罗光毛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在周边很少,村里想要他到兴坝小学教书,而县里却让他去当大队治保主任。这一年,他选择了后者。1978年,高考恢复,罗光毛放弃了离提干只有一步之遥的大队支部工作,参加了中专考试,选择了师范专业。1980年7月,罗光毛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2.
1983年我中专毕业留校做了一名光荣的教师,到现在从事职业教育事业已经有27年了.回顾这一段成长经历,在职业生涯上应当说还是成功、充实的:从一个中专留校生成长为教授、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3.
人物速写     
挑战自我:从数学到体育他没有体育教师威猛彪悍的外表,却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27个年头。"做说过的事,说要做的事,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做则求成,行胜于言。"这是他的座右铭。1986年,他从武进师范毕业后,分配至当地颇有名气的一所小学任数学教师。一个偶然的情况,校领导让他  相似文献   

4.
1981年7月我师范毕业 ,分配到滨海县陈涛中学当语文教师 ,其时陈尚辉老师正在此做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第一次报到是在陈尚辉老师面前。只见他清癯的面容 ,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说话更显出服人的威力。他说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当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应当是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 ,要尽力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一席话点燃我心中的理想之火。我在陈涛中学任教初中、高中语文 ,分别兼任班主任 ,整整7年 ,没曾忘记过这席话。“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伴随我教和学的7年青年教师生涯。7年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从1981年7月师范毕业至今,李伟臣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余年。初见他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笑吟吟的眼神和他为人师表的沉稳与谦和,让人备感亲切。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有一股子拼劲儿,为了内心深处那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成为一名特级教师。踌躇满志誓云因祸得福近科学师范毕业前夕,听了全县唯一一名特级教师孙少辅老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报告,他心潮澎湃。在班级讨论会上,他认真地说出了自己要做特级教师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两个一等奖     
"家有半斗粮,不做孩子王".从小我就知道当老师清贫,所以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我没填师范的志愿.可是爸爸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偷偷将我的志愿改了.就这样,我初中毕业后读了三年师范,师范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在一所村小学校任教.学校就我一个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其他的教师都是民师转正的.学校待遇低、条件差,我根本没有心思教书,整天混日子过,好在乡下学校,只要你能够按时上课就没有谁说你什么了.  相似文献   

7.
黄志亮 《教育艺术》2008,(1):37-37,36
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在所有的称呼中,最闪光、最动情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从我懂事起,"老师"这一称呼便成为我心目中最神圣的名称,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1999年师范毕业,我毅然选择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回到了莽莽群山下偏僻安静的母校,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8.
突然停电了,教室里点起了一支支蜡烛,淡黄的烛光使平静的校园平添了一份异样的美丽.但是在这异样的美丽中,发觉我带班的那个教室里不但没有一点亮光,而且还乱哄哄的十分吵,在这平静的校园里显得特别刺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决定到班上去看个究竟. 我一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英语的林老师在叫:"谁有打火机?拿出来点一下蜡烛."林老师是一名刚从师范毕业的女孩子,虽然很负责,但就是没有威信.林老师说了几遍,一直没有人响应.这时我听到一个怪里怪气的声音:"不用问了,我们谁都没有打火机."几个同学跟着起哄,教室里乱成了一团糟.我知道怎么回事了,原来是刘阳春不准班上的人点蜡烛.  相似文献   

9.
正辛亥革命前期,塾馆被废止,丰润(丰子恺)只好到石门湾的"溪西小学堂"读书。因"润"字笔画稠,学堂又给他改名为丰仁。16岁那年,丰仁以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从小学堂毕业。毕业后到哪个学校继续读书呢?母亲向人请教后,认为读师范较好,因为师范学费低,家里供得起,再说毕业后可以回到家乡做教师,  相似文献   

10.
种梦人     
付蓉 《教师博览》2022,(35):34-36
<正>我会站在讲台上,是因为我的父亲。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好好当一名小学教师。我从他身上得到启发,立下了我的志向:当一名能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种下美好的梦的种子的小学教师。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回老家的小学工作。那时师范毕业生还不算多,所以我刚入职就“光荣”地被委以重任——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是25个从12岁到17岁年龄不等的孩子,身高各不相同,但有一半孩子的身高都超过了我。从他们的眼神中,  相似文献   

11.
教育要"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于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他们这么做,不那么做。可是,我们是否也需要想一想:当孩子向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是否让他失望了?师范毕业前夕,我到一所小学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教二  相似文献   

12.
新岭村小学的李大木老师有一根杉木做的教鞭.每次上课,他总要带着它,如果有人上课不老实,讲话或做小动作,教鞭就会重重地落在他的课桌上.让他大大地吃一惊。李大木看起来凶,但心肠特别软.他从不用教鞭来教训学生,他说娃儿皮薄肉嫩,受不起。他可疼着小娃儿们呢,要不然也不会师范二毕业就在这山旮旯里做教师,  相似文献   

13.
酿泉人     
今年29岁的张学军念初中的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张学军的家乡甘肃省酒泉地区金塔县金塔乡是个数一数二的穷地方。因此,这里的年轻人在选择人生之路时,“上中专,读师范”就是个“理想选择”。鬼使神差,大家都认为品学兼优、前途无量的张学军初中毕业那年却与中专、师范失之交臂。思前想后,他选择了金塔县职业高中的财会专业。1989年张学军从职高毕业时,在小小的金搭县里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当县印刷厂表示可以录用他当工人时,他连“■”都没打,就套上了一身油哄哄的工作服,站到排版车间的铅字架边。在往…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詹伟华老师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二中,走上了三尺讲台。对于刚从学校毕业就走上重点中学岗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詹老师明白: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告诫自己,应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首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再向优秀教师迈进!  相似文献   

15.
1983年我中专毕业留校做了一名光荣的教师,到现在从事职业教育事业已经有27年了。回顾这一段成长经历,在职业生涯上应当说还是成功、充实的:从一个中专留校生成长为教授、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冷静地反思和总结,我切实体会到,在我职业成长经历的背后,是组织的培养、强烈进取心、  相似文献   

16.
王文炎 《初中生》2007,(32):52-53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老师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人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命运天上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结果,成绩在班上居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17.
《云南教育》2023,(9):16-17
<正>“既然选择当老师,就要用全部心血,教出好学生,让学生个个都有美好的未来。”在谈到自己的从教生涯时,年近50的凤庆县鲁史镇鲁史中心学校校长陶正培如此感慨。师范毕业那年,20岁的陶正培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凤庆县鲁史镇的一所山区小学任教。从此,他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从一个毛头小伙到娃娃们最喜爱的班主任,从一名普通老师到管理者,近30年的山区教育历程,他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用情关爱身边的老师,用力管好负责的每一所学校,带领教师团队,让一批批的山里娃走出大山。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73年参加工作的。我开始工作的这所学校当时叫做"东海县横沟公社坡林小学"。学校当时有一至四年级七个教学班,共有十一名老师。在这些老师中,只有两名是正规师范毕业的,另有两名是高中毕业(其中一名就是我),剩下的七人中,有一位是初中毕业,三位是初中肄业,其余三人都是小学文化程  相似文献   

19.
初中毕业后,我按照父母的意愿读了师范中专。其实,我的兴趣是画画,可传统的父母却不认同我的兴趣,他们认为女孩子学艺术是不务正业,将来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到。读师范就不同了,出来当个老师,工作又稳定,还可以找个好对象。我拗不过父母,只得在师范中专苦熬了几年。师范毕业后,父母通过关系把我送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当我学校通知我去上班的那一天,父母因为我捧住了一个“金饭碗”而高兴极了。而我,一想到要一辈子站在讲台上,教那已经看了千遍万遍的书,就觉得人生索然无味,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学校安排我去教二年级的语文。那…  相似文献   

20.
一1984年,杨德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红色故土———赣南,执教于具有悠久历史的赣州师范学校(现为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20年来,杨德忠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中文系主任,一直耕耘在师范教育的园地里。作为一名培养老师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