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押作为一部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创作时代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该书创作于明代,有些学者认为《好逑传》成书于清初。一个时代的语料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点,根据学者关于近代汉语选择问的定义和分类,将《好逑传》选择问分为并列选择问与正反选择问两类进行定性分析和计量研究,全面总结《好逑传》选择问特点。在统计分析《好逑传》选择问次数和频率的基础上,比较《好逑传》选择问与明末语料《型世言》和清末语料《品花宝鉴》的选择问,发现《好逑传》并列选择问在继承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列选择问特点的基础上,其特点与《型世言》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特点都有相近之处,更接近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正反选择问具有明清时期正反问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型世言》和《品花宝鉴》正反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成书于清初的观点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2.
回首20世纪,《紫颜色》与《宠儿》都是轰动美国文坛的经典之作。两位同样成长于20世纪60年的黑人女作家,都分别因这两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尽管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之间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两位作家及这两部作品却鲜有人进行比较。本文将在文化寻根意识、对宗教的态度,以及颜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两部小说进行相似性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到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3.
明末史学家谈迁认为王世贞所作《昙阳大师传》是仿照唐人《南岳魏夫人传》所作。笔者经过查访资料,文本比对,发现曇阳子事迹确实与诸多版本的魏夫人传记记载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王世贞所作《昙阳大师传》和《太平广记》中《魏夫人传》两文相似之处作具体比较,并对相似原因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莫须有先生传》深受《堂吉诃德》影响。两部作吕不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诸方面有相似之处,体上,游戏的笔调、“涉笔成”的结构,也是两部作品共同的审美特征。《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说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5.
唐毅  毛琪 《文教资料》2007,(12):82-84
短篇小说《猫鹊之席》和寓言《花园的独角兽》是詹姆斯·瑟伯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叙事角度、象征、风格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荷花淀》与《百合花》艺术风格的异同姜波《荷花淀》与《百合花》两部作品创作年代,写作背景有所不同,但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有某种程度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通过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领略孙犁和茹志鹃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1.演绎时...  相似文献   

7.
依据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在悲剧爱情主题方面,这两部作品有着相似之处,社会传统道德的压迫和女主人公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导致最后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文章依次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末世的哀歌──《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世的哀歌──《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琐谈李力在《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世界名著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豪华的场面,宏大的结构,力多的人物等,尤其是两部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以神似.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它们伟大的现实意义。两部作品都以“家庭琐事...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萧红这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伟大的女性作家进行分析,分析的依据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的是女性的思维,在女性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研究中,探析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或者是生命意识的改变与转变。  相似文献   

11.
《魔戒》与《西游记》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的文学巨著,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部作品进行过大量研究,如宗教、接受美学、翻译、交际以及主人翁分析等;也有论者从哲学和文化角度将两部作品一起分析。但至今未有作品从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视角来比较这两部作品,因此,本文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维度,比较分析《魔戒》和《西游记》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与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12.
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桃花扇》与《青鸟》两部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中心意象---“桃花扇”和“青鸟”,结合文本,阐述两个中心意象在艺术结构、思想内涵和文学意蕴上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与《珍妮姑娘》是两部从标题到题材、结构、故事情节都有相似之处的作品,悲剧性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探讨、比较两部作品悲剧显性主题下的不同隐性内涵,能更好地认识两位作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名著,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都以不同方式阐释相似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两个剧本在描写至真爱情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爱情观的异同,他们的爱情观的许多方面直至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神曲》与《十日谈》中体现出但丁与薄伽丘两位文学伟人不同的幸福观。可以通过对《神曲》与《十日谈》创作背景以及对作者但丁和薄伽丘生平经历对比,从主客观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两部作品所体现的幸福观的相似之处与区别,及二者形成的历史与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巴金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巴金先生年青时就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非常欣赏俄罗斯作家的创作风格。将巴金的《寒夜》与果戈理的《外套》相比较,两部作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好逑传》是明清之际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反映明清时期的语言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与统计《好逑传》是非问与揣测问,全面总结其是非问与揣测问特点。《好逑传》是非问出现48次,分为无语气词标记的是非问与语气词"么"、"否"标记的是非问,语气词"么"标记的是非问比例最高,"可+VP"是非问句式占是非问比例为41.7%,从元代到明代使用语气词的是非问比例增多;《好逑传》揣测问出现29次,用"莫非"、"莫不是"、"想是"、"怕不是"标记,疑问副词"莫非"使用频率最高,有时与语气词"么"、"耶"配合提问。  相似文献   

19.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游仙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富盛名的爱情小说,这两部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游仙窟》和《莺莺传》加以对照,不难发现,这两篇唐传奇中才子佳人形象、情节构成、感情模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基本范式,从《游仙窟》的"纵欲"到《莺莺传》的"忍情",文人性观念从开放转向内敛,这种转变也促使了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情爱关系由重"色"向重"情"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