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以往的先行研究大多只提及动词完成体"动词+完"或"动词+光"在语法上的某些限制条件,尚未注意到"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点。文章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动词的不同种类入手,分两个层面,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和原因。首先,分析了"动词+完"和"动词+光"在语义上的异同及其导致此种异同出现的原因;其次,从不同种类动词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动词+完"和"动词+光"产生异同的制约因素。总之,"动词+完"和"动词+光"作为动词的完成体都可以表示动作的终止,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而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界尤其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形成的句法条件不足以解释这一复杂句式。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出发,揭示"把"字句句法形式与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除句法条件外,构成"把"字句的另一个内部因素———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归纳了4大类13小类能够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予动词语义上要求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不同语域的动词对强制性语义成分在生命度、空间度、动词主体成分与与体成分之间的定向控制关系上有不同要求。不同动词的强制性语义成分映现为句法成分时有完全映现和不完全映现两种映现方式,句式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给予动词的强制性语义成分在省略、移位、变换等语用变化上也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与动词的语法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规则不但决定一个共时的句法结构,而且还对汉语的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个连动的句法结构中,由于受该规则的限制,只有一个动词居核心地位,其他动词都是次要动词,从历史上看,动词的语法化就发生在次要动词位。在“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作用下,动词的语法化引起一系列的句法和语义后果,比如句法结构的解体和重建、形式表达因素的增加、动词时间性语义特征的消失等。  相似文献   

6.
动词隐喻语义衍生会产生大量新的义位,由于动词语义决定着其句法表现,进入到语言运作过程中,这些衍生而来的不同语义会有形式句法上的规律性映射,由此形成动词隐喻义位相应不同的组合形式性能。该句法组合性能差异有多方面内容和表现,本文将主要从题元语义功能和动词兼容共现特征这两个方面,对动词隐喻的多义义位所涉及的组合形式表征展开讨论。相关研究将充分展现动词题元特性和句法扩展方式、扩展性形式检测语在其语义区分、语义描写中的特殊作用和价值,印证动词隐喻义变所蕴含的形式、语义内在机制,从词汇、认知、形式的互动互释层面促进动词多义及其语义句法问题的探讨,同时其分析思路和理论方法、原则有益于系统化、层级化地开展动词规律性多义的精细化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语动词"晕"在与其它动词合并之后形成特殊的论元结构及题元角色,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在解释题元理论相关原理与概念的基础之上,结合"晕"的语言事实和语义特征,分析动词"晕"和合成词"动词+晕"的论元结构及其句法特征,期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语义解释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对汉语动词"上"的语法化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论述其在不同语法化阶段的表意功能、句法形式特征,概括分析其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通过分析动词"上"的语法化这一过程,为现代汉语中其他一些趋向词和动词结合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溢出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毓林 《中国语文》2012,(2):99-113,191
本文通过考察"防止、避免、差、欠、拒绝、否认、小心、后悔、责怪、怀疑"等类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句法表现,分别讨论其所含的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断言、推论、预设);用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来解释相关句子中冗余性的多重否定,着重于确定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和词汇实现的句法语义条件;并且,尝试用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溢出和语义倒灌等隐喻性概念,揭示动词"怀疑"有意义相反的两个义项("不相信"vs."相信、猜测")及其在分布上呈现出互补状态的句法语义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光杆动词"把"字句是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歌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把"字句。本文对这些光杆动词从音节特征、语义特征、构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歌词语言中光杆动词"把"字句的生成动机,认为从语篇衔接角度看是为了实现语音模式衔接,从语用角度看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焦点,从语义角度看,是为了体现动词的[+完成]义和[+持续]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泛义动词很多,文章撷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高频词“打”和“搞”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作为泛义动词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泛义动词泛化路径不同,但作为泛化基础的“基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引申至各义项的基础;泛义动词的泛化路径是围绕“基动词”的原型义展开的,是纵向引中与横向兼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是否存在零价动词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原零价动词分为两类:天气类和灾难类,在配价语义范畴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需要有强制性语义成分,并通过VP的转指论证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并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一致关系)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英汉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得出汉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零价动词的结论,我们还把灾难类动词和相关的一价动词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法认为轻动词结构中动词后面的名词充当宾语,但此观点存在一些疑问。与常规宾语不同,轻动词结构中的动词语义较轻,通常不能对其后续的名词产生作用或影响。从功能句法的角度考察,将轻动词结构作语法和语义层面的功能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结构的本质。结果表明:与常规宾语在句法的功能上存在不同,在语义上,该结构中名词与动词协同描述一个事件,协同完成一个及物性过程的表达。因此,采用功能语法的“动词延长成分”概念来描写轻动词结构中的成分,可以明晰该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永 《现代语文》2006,(1):13-14
一个语义范畴的产生,除了认知、语义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句法环境的约束,并要最终取得句法形式上的验证;同时,句子的信息结构、焦点位置也直接影响着句法成分的配置,并对动词的虚化发挥作用.在句子的信息结构安排上,可虚化动词不外乎两种分布:(1)处于非焦点位置;(2)处于焦点位置.本文立足动词与信息焦点的关系,分析句子的信息安排对可虚化动词的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三种分析方法以及约束理论对"给予类" "取得类""制作类""消损类"四种动词类基本句型进行了句法分析,拟从句法的角度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道路,分析句式或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特点,以及一句式或句法结构跟其他句式或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这四种动词类的基本句型在双宾结构对英汉语上造成的异同进行对比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界对“价”范畴属性的认定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配价虽然与句法有密切的关系。但“价”既不属于句法范畴,也不属于句法一语义或语义一句法范畴。动词的价是语义范畴的概念,属于词汇意义平面。词汇意义最终在句法结构中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动词的价可以在句法结构中进行形式验证。  相似文献   

17.
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有:汉语中专门用在动词前的给;给VP中给的句法语义作用;给VP中的VP(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句法语义特点;给VP结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于建立汉语致使(CAUSE)动词系统及作格结构、中动结构和致使结构之间的衍生机制将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处所词+Vp"与"Vp+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9.
从来源、句法功能、语义、语用特点等方面,分析"秒V"构式,探究动词进入"秒V"构式的规律,并对"秒V"的同义构式及构式成分进行了分析。"秒V"在句法上,既可以与其他词构成新词或短语,也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秒V"的语义也不相同。"秒V"构式在语用上具有经济、能产、夸张、可类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运用题元阶层理论分析了心理使役类动词和心理状态类动词在句法形式上的差异,同时指出心理使役类动词区别于心理状态类动词的另一特点,即可以进入使动及物和自动不及物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