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都说季羡林先生写的东西朴实无华,可你不一定能读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文章不长,我读了好多次,以为一目了然,以为枯燥无味,觉得他说的就是大白话,就是在实实在在地讲述,讲述他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于是课堂也是让学生找找“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画勾点,却始终走不进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相似文献   

3.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相似文献   

4.
下面是苏科版小学自然第四册第六课《车》的教学片断: 师:大家看教室里有两个箱子,南边一个,北边一个,(打开箱子)是空的,现在我们请同学给两个箱子各放两块同样的砖头,谁愿意? 生:我。 (一名学生给两个箱子各放了2块同样的砖头) 师:现在两个箱子都比较重了,接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杜鲁门新当选美国总统,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回答: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两个儿子,一  相似文献   

6.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7.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请阅读《怀念母亲》选段,回答问题。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2.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是什么?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孩子问我:"您的母亲怎么那么厉害!是不是那时候高小毕业生都是如此。"不是所有的高小毕业生都像我的母亲,我母亲应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猜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我的外祖父是当时我县唯一的大学生,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二是母亲之后,外祖父连得三个男孩,他把培养儿子成才的任务几乎全放在我母亲身上;三是生我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目光     
我曾经看过两则小故事,一则是斯大林母亲的故事。1953年,斯大林在豪华的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垂垂老矣的母亲。母亲问:约瑟夫,你现在究竟做什么官?斯大林说:你还记得沙皇吗?我现在差不多就是沙皇了。母亲大笑,说:其实我想让你当个神父。另一则是杜鲁门母亲的故事。当杜鲁门首次参选并一举成功,成了总统时,消息很快传到家乡。乡亲向他母亲祝贺:“太好了,您真应该为有这样的孩子而自豪!”他母亲微笑着平和地说:“我还有一个同样值得自豪的孩子。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在一个淳朴的母亲眼里,一个神父与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没有什么两样;在另一个…  相似文献   

10.
母亲病了,4个加号的糖尿病,头晕乏力,看什么都是一片一片的。我便提出让女儿去学校搭伙。母亲却说:“孩子都上了六年级了,再有几个月就升中学了。我没事,按顿儿吃药就行。”母亲的话令我的的泪水夺眶而出。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们兄妹几个拉扯大,退休之后照料着孙辈也没得清闲,自己病了,仍在惦念着晚辈……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眼睛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有一次,母亲来看我们演出的大头舞《庆丰收》。演出结束后,我问母亲:"你知道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从左边数第六个。"母亲说道。  相似文献   

13.
深深的父爱     
走在这满是荆棘的成长路上,寻找着父亲的足迹…… 父亲在我的眼中总是那样的平凡。他从来没有像母亲那样为我洗衣做饭,也没有对我问寒问暖,更没有在我伤心时逗我心欢。电话里,总是传来母亲关怀的声音;餐桌上,总是母亲为我夹菜;病床上,总是看到母亲忧心的目光……似乎总是母亲时常在我身边,而父亲则是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父亲爱喝酒,几乎每次都喝得大醉,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整个身上都是一股难闻的酒气,而且每次喝酒的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你睡为止。父亲爱打扑克,而且每次一玩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相似文献   

14.
大家都知道,因为合并,我曾经待过三所学校。三所学校,对于我成长来说,环境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同样的历练,同样的因为坚持,于是我学会了坚强。第一所学校是一所村办的完全小学,六个班级就是六个年  相似文献   

15.
莫银火 《班主任》2007,(1):44-45
尽管理论界有争议,但本人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性别教育势在必行。以下几个例子可作为佐证。那年高三时,我班来了一位声音、语调、语速,举止、衣着,乃至心态、性格都十分女性化的男生。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母亲有七姐妹,六位姨娘的孩子都是女孩,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感谢母亲,赋予我生命。不错,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母亲的伟大。在这部小说里,有两个母亲的形象,一个是模糊的,一个是清晰的。前者是主人公旺旺的母亲,后者是惠嫂。关于旺旺的母亲,文中只有两处略略提到了她,读者只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旺旺的母亲在船上跑运输,每年回断桥镇一次,一次六天,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由此算来,七岁的旺旺从生下来和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所以在七岁孩子的记忆里,母亲已淡成一张汇款单,或者还留着淡淡的奶香,那熟悉的气味,成了孩子对母亲最牢固…  相似文献   

17.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回答:"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这位记者惊呆了,因为他想不到杜鲁门总统的母亲会这么说,从中他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博大胸  相似文献   

18.
早就听说 ,本届初三学生爱给老师出难题。没想到新学期一开学 ,我便担任了他们的语文教师并兼任一班的班主任。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评价并非虚言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从中获益匪浅 ,感慨万千。下面实录我和学生的几个课堂片段。语文课上 ,在分析两个短语“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哪个有歧义时 ,我和绝大部分学生达成了共识 :第一个有 ,第二个无歧义。一个男孩———陈强 ,通地站起 :“老师 ,第二个有两种读法 :一是动宾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 ;一是偏正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坐下了 ,我却愣在…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是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这是继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学生再一次学习季先生的文章。对于季老的生平成就,学生并不陌生了。相对于其他课文,《怀念母亲》比较特别。  相似文献   

20.
两代母亲     
我的母亲一辈子为人师表。她文文静静,通身上下不带丝毫阳刚之气,真说不出对学生的威慑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同样的威慑力在她自己的孩子们身上一样奏效。我们姐弟四个,无一不对母亲满怀敬畏。作为长女的我,从来没有与母亲有过肌肤之亲,非但没有亲吻、拥抱、抚摸这类举动,就连同床共枕的时候也极为稀少,偶尔有一次,我便会浑身紧张,局促到睡不着觉的程度。奇怪的是,与母亲之间身体的交流越是疏远,精神的认同便越是急切。坦白地说,我的全部少年时代是为母亲活着的,我努力学会每一样家务,拿到手里的每一个漂亮分数,都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让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