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让生活走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职礼仪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礼仪课程属于行为养成型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项目在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的指导下,改革高职礼仪类课程教学模式,重构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模式,改善教学条件。实践证明,该项改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根据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的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活动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新课标要求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使学生通过活动强化行为训练,并将课堂中的道德观念与个人实践行为有机结合,这样就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品德的养成。一、家庭活动培养感恩意识鲁洁教授说过:"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  相似文献   

6.
江胜华 《教师》2012,(12):39-40
初中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素质的主要课程,它让思想理论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从素质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关系出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武术教学中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强调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认知特点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有效与学习情境接触,感知环境,将外部行为活动化为内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调查研究,是一个品德建构的行为过程,可以提升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存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纠正错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中笔者根据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行为习惯运行模式,在调查的基础上,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从思想深处挖掘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根本,并把中华传统文化中行为规范教育的经典《弟子规》引入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五级递进"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堂项目教学—课程创新活动—课程特长教育—课程竞技教育—课程顶岗实习教学"。在课程项目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任务;在课程创新活动环节中,利用创新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在课程特长教育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在课程竞技教育环节中,依据比赛相关要求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相关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课堂行为,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目前,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自律差、课堂行为不良等诸多问题。教师一味的管制中,并未受到良好的成效。要想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需从低年级学生特点入手,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上,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家长、学生、教师需协作配合,并建立"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近年来,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3.
薛向权 《考试周刊》2022,(31):17-20
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品道德修养。要做好这两方面的教育工作,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会形成自驱力,在学习活动中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生活中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品德修养。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教育,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就针对七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应用在具体教学任务中。"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实践"的分段式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动手操作训练紧密结合,对强化学生实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篇文章分析了"活动导向"混合教学模式对高职信息化课程改革的隐喻,以"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为例,探索"活动导向"多种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建构活动导向课程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施过程,为高职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和集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反复的培养和训练。体育教学易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住闪光点,也易发现不足之处.因此通过表扬或批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又称为"导行".它既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又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导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和巩固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更应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反复强化,使道德行为发展成为具有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脱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公共基础模块加专业模块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应: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注重实用性和专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基本特征。《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将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有序地分布排列。在每一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都形成几个相互联系,逐步推进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板块,而每一个训练板块的内容根据学情而定,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预设为基础,以学生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学习过程的,这样就有效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板块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