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2.
李卫全  田力 《现代语文》2014,(1):151-15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新人教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基本是准确的,但也发现个别文言文注释存在以下问题:有的词语,编者给予新解,造成语义误解;有的费解处却又不做注释;有的注释不合语境。这都给古文教学和学习造成不便。现把商榷处例举几处,和大家一起探究。  相似文献   

3.
巩艳萍 《现代语文》2013,(12):154-155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古文字离我们现在的生活久远所以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大多引导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文意,可以说文章下面的注释是学生学习的指路明灯。但是在近期的教学中有几处课文的注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4.
储小旵  张丽 《学语文》2009,(5):47-48
2002年人教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中。文言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整个高中6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40%。笔者在阅读文言文课文时.发现注释中存在一些错误或欠准确之处。现将这些不当这处择其要者列举出来,以供中学语文教师和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阅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很明显,较之过去,教学难度有所降低,教学要求有所调整。初中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紧扣现行大纲的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三步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默读默读课文和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总需要对课文右初步的了解。初中语文选编的文言文课文,一  相似文献   

6.
吴秀荣 《现代语文》2007,(1):127-127
现行人教版高一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中,选编了《触龙说赵太后》和《勾践灭吴》等传统篇目,这两篇课文中似有两处注释可待商榷,现提出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课文中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一、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对该句"用"注释为"介词,表原因"。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如果"用"是表原因的介词,那么前后两部分就有因果关系,而此句明显没有因果关系。那么,此句中"用"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此句的"用"作动词,意思是"采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并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材中难免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古诗文注释。从汉语史的角度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处古诗文注释进行考证,通常可以找到优化方案。中学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还可以借助合适的工具,如参考权威词典和语料库等对教材注释进行精细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义和句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11.
周启 《语文天地》2011,(12):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课文中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 一、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对该句“用”注释为“介词,表原因”。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如果“用”是表原因的介词,那么前后两部分就有因果关系,而此句明显没有因果关系。那么,此句中“用”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此句的“用”作动词,意思是“采用”,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文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特别是文言文的注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凭借注释进行阅读的能力,正确理解进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文言文的人,时常要通过注释来理解难词难句,注释是文言文阅读不可缺少的拐杖"。[1]注释的准确、简明、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重要的助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实际的文言教学中,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以及亟待寻求的教学出路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了更多的反思和探讨。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双基"薄弱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课文都读不下去,更别说深入地去学习、探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些学生在写和背诵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弊病,如错别字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这也说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双基"是非常薄弱的。再加上一些文言文注释资料的泛滥,不可避  相似文献   

14.
尹仁娟 《师道》2011,(3):3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初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文言文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罗贤科 《现代语文》2009,(11):103-104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教材依据]七年级上第26课(语文版)[设计理念]由于七年级学生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还不多,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浅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语文教学要注重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据此笔者把"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  相似文献   

16.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教好初中文言文,我们有必要对《大纲》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所了解。《大纲》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如下: 高一:“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浅易的文言课文。”(阅读)  相似文献   

18.
宋亚清 《成才之路》2011,(24):13-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显然,在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是"读读,背背,了解文言课文大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词的用法多而复杂,句式特点纷繁众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能导致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象学外语背单词那样背课文注释、背词的用法、背句式;一是只求翻译大意,不求了解每个字的用法。为扭转这两种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中职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学素养,文言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调动中职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贯彻活、新、实的思想,注意六个方面的结合。整体感知与局部细研相结合整体感知应在学生预习环节就做出要求。每篇课文都有一定量的注释,要求学生预习时结合注释及有关提示、课后思考题等,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师要切实督促、检查。课堂学习第一步,可先请学生概述课文大意。首先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主动参与到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中来。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更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