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秀凤 《考试周刊》2016,(7):157+152
现今以建国初期的"重点校"政策为导火索而引发的严峻的择校问题愈演愈烈,为保障教育公平,国家出台并大力推行"就近入学"政策。文章主要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初衷、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进行归因,试图为"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困境做出解释和引导,以期"就近入学"政策能进一步完善,推动教育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2.
"就近入学"既是英美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的政策,也是我国教育实践中秉承的办学思想。"就近入学"的宗旨已经由最初的扩大入学机会演变为保障受教育者公平的入学机会,虽然限制了受教育者自由选择教育的权利,但是最大程度保护了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受教育平等权。针对就近入学与户籍挂钩导致我国学区房价格畸高的现状,本研究认为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该规定的合理性,而是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包括制定校区划分的基础标准、公开学区划分过程,从长远来看,均衡和优化教育资源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学区意识,是由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及有限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而引发的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的选择与认同.学区意识导致并激化了教育中的功利意识、阶层意识、"门第"意识、形式主义等诸多负面效应,进而背离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针对学区意识,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冲突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择校从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儿童受教育权、法理和学校发展几个方面构成了对"就近入学"的诸多挑战。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择校与就近入学的理论分歧及其实质,目的在于协助政府有效地实施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就近入学”政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者对就近入学政策也有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本文利用最优化方法论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分析就近入学政策,认为就近入学政策是全局最优的,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当前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教育总体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由于"就近入学"的制度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种种矛盾和困惑。教育凭证制度将经济领域的"用户至上"的原则引入教育界,促进学校的竞争,增加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权,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体制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学点是偏远地区适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获得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从教育供给侧出发,阐述了农村教学点在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师培训、全科教师培养及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就近入学政策、学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了天价学区房特殊的形成机制。从“理性经济人”、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以及合理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检视天价学区房现象产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完善就近入学政策、设立教育优先区、征收学区房购置特别教育税以及试行户籍与学区房相分离等措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实现社会范围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个地区在小升初的招生中做出了很多尝试。现在,绝大多数地区都取消了小升初的选拔性考试,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各个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因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办生"就是随着小升初"择校热"现象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它主要指的是那些没有择校能力或择校未成功而就近入学的小学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学习基础普遍较弱、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几年过来,"公办生"几乎已经成为"差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减负政策侧重于优化学校教育与学生选拔,实践性极为有限.减负政策落实的有限性让资本匮乏的乡村学生陷入学业困境.课外时间增加反而削弱乡村学生的学业竞争力,乡村教育生态贫瘠助长乡村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而"就近入学"限制乡村学生凭借后天努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适切的减负政策需要将政府的顶层设计与教育补偿机制有机结...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对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就近入学政策执行失真成为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障碍。政策本身的规范、教育资源有限、政策相关者的博弈、监管不力等因素是导致就近入学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要真正实现就近入学政策目标,需要规范就近入学政策,鼓励优势资源均衡流动,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加强落实监督机制,从而使该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3.
“就近入学”政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入学”是一种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的状况下,试图通过强行遏制个人教育选择来实现公平的政策。可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呢?本文认为:“就近入学”政策会损害公立教育的整体质量;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有很大的局限;为教育寻租行为制造了空间;同时又与倡导个人选择的教育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因此这个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停止大规模学校撤并行为,同时加快恢复必要的教学网点,农村教育步入所谓的"后撤点并校"时期。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这一时期的布局调整虽然保障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权利,却又产生了教育资源过于分散、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问题。这表明,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我国对就近入学政策的研究疏于对这一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而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教育法律文本和教育政策文本中,对就近入学政策在对由谁来实施以及对谁实施就近入学、对为什么要实施就近入学、对怎样实施就近入学以及对怎样保障实施就近入学进行了规范。用法律规范的假设、处理和制裁三个要件和政策规范的目标、对象和措施三个要素对上述规范进行分析发现,法律规范中的就近入学政策比较重视处理规范,而对假设和制裁重视不够;政策规范中的就近入学政策存在政策目标不稳定、政策对象不够全面以及政策措施不够统一和配套等问题。完善我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就要在法律规范和政策规范上克服存在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亮 《教育》2012,(1):23-24
撤点并校的提出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当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姚继军 《中学教育》2020,17(2):52-60
既有研究表明,家庭背景是影响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下,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成为就近入学的依据,或会使得住房位置及其价格成为优质教育机会获得乃至教育分层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既有研究对优质教育资源获得过程中的“以房择校”机制揭示得并不充分.针对此,利用江苏省2016年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数据,以是否获得优质小学入学机会为因变量,以样本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居住地住宅均价为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南京市四个主城区11704个学生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家庭背景对优质教育机会的获得仍具有显著的影响;居住地在学生优质教育机会获得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家庭背景优势可通过选择居住地位置的方式来影响优质教育机会的获得.因此,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阻断房价和优质教育资源获取之间的联系,成为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遏制"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等择校方式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国家实施了就近入学政策。然而,就近入学政策还存在缺陷,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求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学视野下的 "就近入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近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该政策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严禁择校、适龄公民就近入学。该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限制以经济和政治权力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但在目的合理性之外,作为公共政策的就近入学,一直存在理论上的悖论。在实施过程中表现了强烈的自负和强制。而该政策措施链条的有效性和价值合理性都是值得怀疑的。这一政策实际上阻碍了一种以个人素质为主要依据,附带市场协调的新型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8,(7):17-17
王怡、何善平在《陕西教育学院报》2007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出现择校与“就近入学”冲突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择校从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儿童受教育权、法理和学校发展几个方面构成了对“就近入学”的诸多挑战。如何谋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成为我们解决择校与就近入学问题必须正视和回应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