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平民语文"致力语文一线教学实际,从实践中探寻语文教学规律,建构语文教学有效系统,寻求语文的真本色,呼唤"平民化"语文教学。"平民语文"提倡语文教学活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需要太多空洞的理论说教,而需要脚踏实地的研究实际。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平民语文"提倡阅读教学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3.
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最需要慢功夫的,语文教学要做到"四慢":慢慢读、慢慢问、慢慢说、慢慢写。  相似文献   

4.
<正>"慢教育"是指"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教育",可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慢教育"就是要求回归简单,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从一般学习理论出发,结合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特征,通过分析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来说明数学教学中实施"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慢教育与慢数学"慢教育"一词是在1979年6月中国访问美国初级教育调查团的报告中首次出现.随后张文质先生在其著作《生命化的责任与梦想》中进一步明确,"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育是慢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行之有效,更要关心学生成长需要,而制约学生成长的往往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何让我们的作业能成为学生自己成长的需要?以下是笔者进行语文"成长式"作业的实践与研究的体会。一、"成长式"作业的提出背景1、语文"成长式"作业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在教材编排、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却又"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另一误区,即繁琐分析。对于如何摒弃繁琐分析,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是要跳出"应试教育"怪圈,语文教师要寻求"自我解放"。语文教师应转变"唯考"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努力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勇于寻求"自我解放"的良策,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走一条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要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味。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倡有效教学,更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意义。"有趣,有味,有得"是一堂好课的必备因素,也是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育的学习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日常学习能力,增加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增进课题教育的发展距离,拉近语文教学的教育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利用语文教育中的文字教学、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使学生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才能获得健康优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需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五下第八单元的文本教学,教师要寻找文本中的"笑点",引导学生在"慢读"中感受故事人物的语言智慧;也要寻找教学的最佳路径,打开文本语言的"包袱",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较大。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小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倡人文关怀"为导向,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把蕴含在语言文字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凸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需要。生活不是孤立的存在,嫁接生活,让语文课堂能够接地气,与生活相容,拓宽语文教学外延。"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反过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观照联系生活。学生是社会生活的成员组成,他们最先接触的、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课堂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韩彩云 《学子》2013,(10):42
赏识教育是一种欣赏和激进教育,是学生普遍受欢迎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件法宝。通过赏识,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更应提倡以赏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如果你的学生语文基础太差,让他们掌握语文这门语言,达到口、笔头熟练应用真是太难了,硬性地强迫他们开口与你对话那简直是难以上青天,难道他们真的要放弃语文,语文也真的要放弃他们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赏识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涵养语文"是一种慢教育,目的是为了更从容地欣赏语文学科的本来面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从立意学科特点、学生需求、核心素养等方面开展涵养语文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能慢慢地品味、思考、顿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春影 《辅导员》2013,(6):55-55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要"质疑",就需要给学生时间,需要耐心地听取他们提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无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江西南昌二中特级教师潘凤湘的“初中语文教读法”,从1963年开始实验,至今已有25年。其间一共实验了五轮,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训练体系。这里,仅谈谈“教读法”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所作出的贡献。首先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教读法”适应了教育要实现“转轨”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轨道上运行。语文教学则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于是死背硬记一大堆现成的语文知识,重知识轻能力;重视训练学生写作文而轻视阅读能力的训练等现象比比皆是。现在,教育要转  相似文献   

18.
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高考与升学,而且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百科之母",从理论上应该更加重视,但为何个别学生依然不能将语文学好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课堂内没有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导致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不堪入目。所以,为学生创建"适合需要"的课堂已经变得非常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本工具课。要把语文教好,其主要精神就是要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基础课来教。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培养专门人材。中学生学习语文,不是培养他们专门去阅读、分析文学作品,而是培养他们具有一般的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不是培养他们专门去从事文艺创作,而是要使他们具有一般的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如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正因为如此,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要"童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意识,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行动共识。在"童化"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理解:"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