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教师口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这点,除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必然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目前学界从修辞的角度对"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非常少见,作者的研究报告主要是介绍修辞对"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价值,以及目前"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状况,为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文化一般分为口语表达和教师口语两部分。口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普通话的技能。本文是从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特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的意义,以及怎样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文化修养等三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师的口语艺术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规范的、准确的、生动的话语,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的口语表达技巧。教师口语艺术是教师教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艺术。它体现出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也是教师人格美和语言美的统一。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教师的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  相似文献   

4.
王琼武 《林区教学》2012,(10):24-26
中小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要恰当使用批评教育口语。批评教育口语的运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小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使用批评教育口语时要把握好批评教育学生的原则,讲究批评教育口语的艺术,注重批评教育口语在教育教学评价中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也永远不懂。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围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掌握沟通的技巧与艺术1.注意口语修辞。①要幽默、风趣。幽默如果运用的好  相似文献   

6.
教师口语指教师语言的口头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声音、词句、修辞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艺术地调控和使用,可以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语言文字一般分为口语表达和教师口语两个部分。口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普通话的技能。它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老师的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点燃学生的智慧的火种。教师如果掌握了口语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因此提高教师语言文化水平.掌握教师口语艺术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是人进行社交的必备素质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肩负着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的培养,而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习惯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力争在教学过程中使自己的口语表达艺术达到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的较高水准,从而使学生直接地受到良好的口语表达教育,进而在教师的美的口语表达中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9.
英语在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可因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其长期处在传统教学的束缚之中,即教师过分关注语法知识的讲授,学生在上课时机械、被动地学习教师所讲授的语法、句型、单词等,一节课结束后,头脑里均充满了单词、语法,而口语表达的机会相对非常少,导致口语水平不高,在交流时不知道说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如何转变"哑巴英语"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以英语口语训练方式为起点,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大胆开口。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口语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劳动的工具。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的,"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不论现代化水平怎样提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本文就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对教师口语的要求不仅要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遍话表达教育、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在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运用语言的艺术使口语表达富有审美特征,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创造思维,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口语不但要遵循口语表达的一般要求,而且要讲究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必须掌握情感、语调、幽默、应变等艺术技巧,并使这些技巧得到升华,才能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口语不但要遵循口语表达的一般要求,而且要讲究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必须掌握情感、语调、幽默、应变等艺术技巧,并使这些技巧得到升华,才能使教师口语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口语艺术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民族共同语进行口语表达,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言语技巧。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口语艺术是实施教学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万能钥匙。本文在业已形成共识的教师口语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可接受性等特点基础上,针对当前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口语艺术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口语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语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常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做为一名人民教师 ,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外 ,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表达是一门艺术 ,它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锤炼方能掌握。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应当是在准备不太充分的条件下 ,将话说得有中心、有条理、准确、流畅、生动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的口语表达才能使学生愿意听、乐意学 ,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美好的艺术熏陶。教师要想具备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宪法》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委在总结了师范院校多年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新课,它担负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表达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正音.一般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口语表达训练三方面内容,使学生逐步掌握口语运用的技能,培养一定的言语应变能力。这是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口语课应结合口语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口语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音修辞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使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语音的变化又能烘托出语义,使人感受到事物的内在涵义。语音表达手段不仅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而且在书面语有明显的修辞和文体功能。恰当地运用语音的表达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晓宏 《教书育人》2001,(12):44-45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院校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具体说来,第一,“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属于应用语言学;第二,就应用语言而言,“教师口语”的内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应用而不是其他方式的语言应用;第三,就口语而言,“教师口语”的教学目的最终是培养师范生──未来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运用口语的能力,而不仅是培养一般口语表达技能;第四,就教师职业用语而言,这门课不…  相似文献   

19.
<正>修辞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修辞的能力,最终做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修辞学来表情达意。活用修辞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在学习修辞时,学生要做到运用修辞来表达情感、增加文采,使语言表达不再枯燥乏味。一、修辞教学的重要性"修"与"辞"的结合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世界文学历史而演变,修辞学一直运用于各国文学名著中,我国的中学课本也选取了很多优秀的美文来教育学生使用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之殇,学生不说、厌说、随便说,或是想说却不知如何说,课堂上要么乱哄哄,要么静悄悄,教师也无可奈何,教学往往草草收兵.这来源于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程设置领悟不透,对课标解读不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口语交际之重要性,较强的口语交际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本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且长抓不懈.我认为教好口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